分類彙整:未分類

灵牌位写法

写牌位的几种格式,例如:

父姓名:楊某某。母姓名:郭某某。

一、儿女给父亲立灵牌位

第一种:家中还有比父亲更高辈份的人在(如爷爷、奶奶、外婆、外公有其中1人在)父亲先走一步了,在牌位前写“先”。“考”代表父亲。牌位格式:先孝楊公讳某某府君生西莲位。

(注明:牌位正面左侧写上阳人儿女的名字奉祀,右侧写上亡者家乡镜主/公元某年某月某日敬立。生死日期寫农历)

第二种:父亲已过世,在他走之上已没有任何长辈在世,已有孙子辈。牌位格式:顕考楊公讳某某府君生西莲位。

二、儿女给母亲立灵牌位

第一种:家中还有比母亲更高辈份的人在,母亲先走了,在牌位前写“先”字。“妣”代表母亲。牌位格式:先妣楊母郭孺人闺名某某生西莲位。注解:“楊母”代表儿女们的母亲。“郭孺人”母亲在娘家的女生。“孺人”作小孩时的专称,一生下孩子都称“孺”。“闺名”某某,指母亲在娘家未出嫁时的名字。

第二种:母亲过世了,在她之上已没有任何长辈在世,同时已有孙子辈,可称“顕”。牌位格式:顕妣楊母郭孺人闺名某某生西莲位

第三种:母亲过世时,丈夫已不在人世(也就是儿女爸爸在妈妈之前走了)上又没有更高长辈在,可称“顕”,还要在“孺人”前加一个“太”字,区别妈走时,爸爸已不在,“先”与“顕”区别于长辈是否“在”或“不在”。牌位格式:顕妣楊母郭太孺人闺名某某生西莲

三、丈夫给妻子写灵牌位

第一种:妻子已生育儿女的,牌位格式:先室楊母郭氏闺名某某生西莲位

第二种:妻子没生育儿女的,牌位格式:先室郭氏闺名某某生西莲

四、妻子给丈夫写灵牌位

牌位格式:先夫楊公讳某某君生西莲位。(注明:妻子给丈夫写牌位不能称“府君”,只能称一个“君”字,只有儿子给爸爸称“府君”)

五、父母给儿女写灵牌位

牌位格式:故男XXX (长子或次子或老几)生西莲位。故女XXX (长女或次女或老几)生西莲位。(注明:父母可以直呼儿女的名字,不犯异讳)

六、兄弟姐妹之间写灵牌位

第一种:弟妹给长兄,姐写牌位格式:先兄XXX生西莲位。先姐XXX生西莲位。

第二种:兄姐给弟妹写牌格式:亡弟XXX生西莲位。亡妹XXX 生西莲位。

七、孙子、孙女给祖父母、外祖父母写灵牌位

牌位格式参照前面“考”“ 妣”的写法。但称谓应该是顕祖考、顕祖妣或顕外祖考、显外祖妣。

(但这条应值得注意的问题,如老人家有儿子、女儿、儿媳、大伯、伯母、叔、婶、姑之在世(任何一个)就轮不到你来主事,如果要立牌位的話,阳上就不要自己的名字,可寫孝輩奉祀。

八、祖先灵牌位的写法

写祖先牌位各地方有不同,但格式和字数是有讲究的,需要严格遵守黄道公式:“道远几时通达,路遥何日还乡”书写,就是中间正文一行大字的最后一个字要落在(道、远、通、达、遥、还) 带走之旁的字上,依上述公式文字排列循环顺数,可以是5,6,8,11,13,14,17,18个字,都算合规范,反之,则不合规范。举例:

这是父逝世时的牌位写法,刚去世要写“新逝”,三年“滿服”后可以为其立碑,立碑是世代久远的事,所以碑文中间正文大字开头写“故”,母亲写“故显妣”“老孺人”。为祖父母打碑写“故祖考”“故祖妣”,“0公00”(名字),“0母000”(姓名),“老大人”“老孺人”灵位。一般的中间正文大字字数,男用13个字,女用14个字(加上姓就有14个字), 也有用17,18,20,23个字的. 表示阴阳有别,最后一个字要落在带“走之旁”的字上,表示道路通达之意,否则,就不通达。有的地方风俗习惯则按小黄道“生旺死绝墓”的公式套写,最后一个字要落在“生”字上为吉,大同小异而已。

不管祖先牌位裡面有幾代,都應完整的整理謄寫,與你認不認識無關,而且不管你認不認識,在你祖先牌位內的都是你們的祖先或與你們家族必有淵源的才可能登入祖先牌位內,這是慎終追源、追本溯源、飲水思源的意義!祖先牌位的謄寫有一定的規儀,最好找位夠專業水準的老師幫你們處理!民間家堂上供奉祖上靈牌的位置,正中或左邊是奉祀神明的位置,右邊則為供奉祖先牌位(左右位是指家宅面對外的座向而言)。

一般家堂上供奉祖先靈牌,大都以最親,如已故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等等,或有第幾世祖某某等,在祖先牌位內的都是家族的祖先或與家族有淵源的才可能登入祖先牌位內,傳家甚久的甚至有數百年、十幾代的祖先登載,這是慎終追源、追本溯源、飲水思源的意義!禮儀大師楊炯山老師更指出:「祖先的神主牌皆需依照傳統規矩寫上「顯祖考△△○公」或「顯祖妣△△○氏」字樣等七字,或立祖宗牌位,正中寫上「堂上○姓歷代祖考妣之神位」等十二字。凡遇有新去逝的,則依次台灣民間供奉的祖先牌位書寫之研究填寫名諱上去,少數家族則會在牌位裡面依亡逝者性別分「男左女右」兩邊左右依序填寫名諱,填寫時也有一定的字數與規矩,即要符合「兩生夾一老」。」

按,古例是依「生、老、病、死、苦」等五種字數定儀,字數須符合「生、老」為吉,若落於「病、死、苦」則易招來厄運!所以,祖先牌位或墓碑上的字數,皆須按其規矩,以祈吉祥避厄。故而牌位或墓碑上正中,寫著往逝者或祖先稱謂名諱之處,須總共是七字、十二字等,以符「老(老去)」的字數。祖先牌位書寫範例(左右位是指家宅面對外的座向而言)
右邊(6 字)範例:甲申年臘月5立
中間(12 字)範例:堂上王姓歷代祖考妣之神位
左邊(6 字)範例:陽上子孫奉祀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農歷)
端花桐梅蒲荔瓜桂菊陽葭臘月
「△氏堂上歷代祖考妣之神位」或「堂上△氏歷代祖考妣之神位」等,為十二字,符合「老(老去)」的字數,依「生、老、病、死、苦、生、老、病、死、苦、生、老」。上例的字數,若非七字即十二字,乃皆為符
合「老(老去)」的字數。而其中所增的「男倌女娘」的字,乃為了符合字數的權宜規儀。而牌位裡面登載的名諱下方左右上生、卒(歿)的年月日時,(一般正常規儀是牌位的左方(我們正面看過去的方向的右方)
題生,(我們正面看過去的方向的左方)題歿(卒)的年月日時)則須總共十一字。這尌是所謂的「兩生夾一老」的字數規儀!而且必須中規中矩,明白清礎,一來以示尊祟,二來才合規儀,三來,免至衰敗家運,四來方便後代子孫查核、登載。

因規儀繁細,故而一般人在安奉祖先牌位或新近亡逝而於對年「合爐(把新亡逝之名諱寫入祖先牌位總牌之內之謂)」之時,建議延請正統的道士、法師或知安神規儀的「先生」來擇取適合的吉日,祭拜之後,再一一按規矩與規儀行事。否則常有錯誤、荒謬、不清礎或不合規儀之處。而若一般人又不知規儀,若有錯誤、荒謬、不清礎或不合規儀之處而不知,不是造成不敬尌是使後代子孫查核上莫明。所以,或者在登載族譜時錯誤百出、或不知祖先生卒之年、壽有多少,有時又不知祖先牌位中所載之人為何或祖先之中彼此關係(夫妻、叔、伯、早亡之男等),在實例中常有遇過的錯誤、荒謬、不清礎或不合規儀之處不勝枚舉,皆因當初登寫之時不知規儀之故,而使往後子孫多增困擾不順遂。

九、助念现场写招魂幡

我们在助念现场,除了给亡者立个牌位以外,还要给亡者的冤亲债主立写牌位,同时,还要给亡者再立一张招魂幡,这很有必要,助念团如果你不懂,牌位写了,招魂幡没立,他的神识会乱跑,如果我们给亡者写个招魂幡贴在哪里,他神识跑不了,这个管用,招魂幡的写法和牌位写法的格式基本一样,牌位的写法上面的冠名的佛力超薦:先考或者顕考……府君生西之莲位(女亡者就按女亡者与阳人关系的格式)招魂或者先考„„后面要加上府君乙位之正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写莲位,放在这里,能够使他的神识很安稳,不会乱跑,这非常关键。

在助念現場,有條件的話,最好是冤親債主牌位和亡者的牌位,不要放在一個供案桌上,最好是單獨立。 因為鬼神離佛像很近的話,鬼神很害怕、鬼神不自在,所以鬼神牌位最好和佛像也要離開一些,鬼神才歡喜。 所以有條件的話,怎麼做呢? 佛像用一個供案桌,再立一個供案桌,專門供冤親債主、鬼神等等牌位。 另外一個供案桌供亡者的牌位,把他們分開。 亡者和冤親債主不放在一起。 因為冤親債主這個時候正想障礙亡者,你把牌位放在一起,很麻煩,對亡者有很大的障礙,確實是如此。沒有條件的,一個供案桌也可以:中間放佛像,亡者放一邊,冤親債主、鬼神放一邊,可以供在一個桌子上。

圖示助念時牌位的正確寫法

亡者的牌位和佛像和怨親債主,歷代宗親,法界眾生的牌位有條件的話,可供在不同的房間。亡者的牌位也不一定要供在停放屍體助念的房間,也可供在客廳或佛堂,只要不出主家的範圍就行。亡者的牌位和佛像可供在一個房間,怨親債主,歷代宗親,法界眾生供在另一房間。

次可各用一個供桌。三個供桌。亡人的牌位一個供桌,佛像一個供桌,怨親債主,歷代宗親,法界眾生一個供桌。

再次可供在一處,用佛像分開。亡者的牌位放在佛像的右手邊,以佛像的左右為基准。即我們面對佛像的左手邊。位置比怨親債主,歷代宗親,法界眾生的牌位稍低一點,以表對怨親債主,歷代宗親,法界眾生的尊重和解怨的態度。

怨親債主,歷代宗親,法界眾生的牌位放在佛像的左手邊,位置比亡者的牌位稍高一點。

佛像的右邊只放亡者的牌位,有兩個,一個叫招魂幡,一個是亡者往生蓮位。如用一個供桌的話,亡者往生蓮位在最右邊,再貼招魂幡,再是佛像。如果亡者的牌位單獨一個供桌的話,往生蓮位在右邊,招魂幡在左邊。亡者相片可與亡者招魂幡、蓮位掛在同一邊。

亡者往生蓮位,招魂幡正確寫法:

比如,亡者,女,60歲,本姓劉名華,夫家姓王。亡者父母已雙亡。亡者丈夫還在世。根據上書中所示,亡者往生蓮位和招魂幡應如下寫:

亡者往生蓮位正面:

亡者往生蓮位背面:

怨親債主,歷代宗親牌位。 父姓王,母姓劉。父姓寫右邊 , 母姓寫左邊。如下:

過世的家親眷屬另寫一張牌位,家親眷屬要寫什麼關系,如二叔王xx等。也可以寫上一些親密的過世友人,如李xx,或想解怨的過世仇人的名字,如張xx。如下:

因助念法會並不只利益亡者而已,故參加助念的同修也寫上超度的牌位,與亡者怨親債主,歷代宗親牌位並列貼。只有居士參加助念可寫:眾居士恭立,有出家人參加助念可寫:四眾弟子恭立。如下:

右邊的牌位可填寫自己所在的城市。如開封市。如柘城縣。
最後一張是地基主的牌位。如下:

提醒大家,助念全部結束後,牌位要焚化。

焚化方式:要在干淨器具中焚化。沒焚化前,把牌位舉過頭頂,然後放在干淨器具中焚化。

紙灰處理:紙灰用干淨塑料袋收集起來,可以去放生時,倒在江,河,湖裡。或挖個坑埋在地下,或埋在花盆裡。

歷代宗親和怨親債主聽經聞法牌位的正確寫法

以下牌位可供在佛堂,不但自己修行也讓他們每天和您一起聽經,誦經,念佛。和怨親債主,歷代宗親,法界眾生解怨釋結,同沾法益,將來同生極樂國!功德無量!

佛像一個供桌,怨親債主,歷代宗親,法界眾生的牌位可貼一起,用一個供桌。怨親債主,歷代宗親,法界眾生的牌位最好貼在與佛像不同的牆面上,位置也應比佛像低些。實在沒條件,也可貼在佛像旁,不拘左右,位置盡量離佛像遠一點,低一些。

1 歷代宗親和怨親債主的牌位

例如:父姓王,母姓劉。父姓寫右邊,母姓寫左邊。(如果是夫妻為祖上立牌位的話亦如是,例:夫姓王,妻姓劉。夫姓寫右邊,妻姓寫左邊。陽上寫夫妻中任一個名字即可。)

2 過世的家親眷屬另寫一張牌位,家親眷屬要寫什麼關系,如二叔王xx等。也可以寫上一些親密的過世友人,如李xx,或想解怨的過世仇人的名字,如張xx

3 法界眾生的牌位

如果是自己在家立牌位,陽上寫自己的名字如王xx 恭立,居士道場可寫:眾居士恭立,出家人道場可寫:四眾弟子恭立。

右邊的牌位可填寫自己所在的城市。如開封市。如拓城縣。

常用咒

唵 啞 吽
三字總持真言,又稱三字神咒、三字真言、普賢王如來根本咒,咒文只有唵啊吽(又作唵阿吽或唵啞吽)三字,是佛教的重要咒語,代表 毘盧遮那佛(大日如來)或諸佛的身語義之德。
《瑜伽大教王經》雲:「唵」字是中央大遍照如來(即毘盧遮那佛),「啞」字代表西方無量壽佛(即阿彌陀佛),「吽」字代表東方阿閦如來 (即不動佛)。
「唵」字號稱諸陀羅尼之首字,象徵「身」清淨。
「啞」字是一切梵音的根本,號稱所有種子字之母,象徵「語」清淨。
「吽」字號稱諸陀羅尼之末字,象徵「意」清淨。
南懷瑾說,因為三字真言是像徵諸佛功德,安置佛像時常觀想此三字在佛頂之上放光,可以清淨壇場結界,凡有人受驚厭寐,可以沐浴淨身後,持頌此 三字,通常必須念七次或七的倍數次,如十四次、廿一次、四十九次等,並閉目觀想中央毘盧遮那佛、東方金剛不動佛、西方無量壽佛等 三世佛在頂上照臨,邪祟鬼魔自然退散。

五乘

五乘
  五乘是: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或佛乘)。乘,必有三事:發心、目的、方法。五乘可略為三類:
  (一)人天乘為一類。人天乘發什麼心呢?叫「增進(或作勝)心」。在六道中生死輪迴,受苦不已,但比較說,人與天要好得多。所以學佛法的動機,有些人總是希望現在人間,及來世生天生人,比目前環境要好一點。現在的身體不圓滿,智識不深,生活不富裕,學法的目的,希求現生將來,身體、智識、生活都能達到豐滿安樂。此種心理,也是世間常人所共有的。發這樣的心,因此而學佛,這不過人天乘的發心。……現世在人間,希冀現生人間樂,未來世得生人間天上樂,這是人天法的目的。……,以人間正行,布施、持戒等為方法。如不能循人天的正道,損人利己,殺、盜、邪淫、妄語,那是要墮落的。如存此增進心,那無論學什麼高深佛法,結果也不出人、天道中。
  (二)聲聞、緣覺乘為一類,二乘的根性相同,僅稍有差別。他們的發心,與人天乘不同。他們深刻地感覺到三界生死是太苦了,就是生在人、天道中,到頭來也還是一切皆苦。所以,不追求現生樂與後生樂,於世間一切生起無常故苦的感悟,發「出離心」,想息除三界的生死,以證得涅槃為目的。修行的方法,也重於調治自心的煩惱。如但存此出離心,即使修行大乘法,也還是要退證小果的。
  (三)菩薩乘:菩薩發心,又與二乘不同。他也見到三界的生死是太苦,可是他又見到三界眾生與自身一樣的受苦,於是發「大悲心」為本的菩提心。對有情所受的苦迫,生起同情心,憐愍心,以自利利他的方法為修行,以度生成佛為目的。
  佛法雖無量無邊,歸納起來,不出此五乘法。學佛法,不出此五乘法,而五乘中以菩薩乘為高勝。如學佛而離開了此五乘的發心與修行,就是虛偽的學佛,不能免離惡道的苦難。
出處:《印順呂澂佛學辭典》P.404~P.405

十小咒-注音

十小咒-注音
《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 ná 无 mó 佛 fó 陀 tuó 耶 yē .南 ná 无 mó 达 dá 摩 mó 耶 yē .
南 ná 无 mó 僧 sēnɡ 伽 qié 耶 yē .
南 ná 无 mó 观 ɡuān 自 zì 在 zài 菩 pú 萨 sà 摩 mó 诃 hē 萨 sà .
具 jù 大 dà 悲 bēi 心 xīn 者 zhě .
怛 dá 姪 zhí 他 tuō .唵 ān .斫 zhuó 羯 jié 啰 là 伐 fá 底 dǐ .
震 zhèn 多 duō 末 mò 尼 ní .摩 mó 诃 hē 钵 bō 蹬 dēnɡ 迷 mí .
噜 lū 噜 lū 噜 lū 噜 lū .底 dǐ 瑟 sè 吒 zhā .篅 shuò 啰 là 阿 ā 羯 jié 利 lì .
沙 shā 夜 yè 吽 hòng .癹 pō 莎 shā 诃 hē .唵 ān .钵 bō 蹋 tà 摩 mó .
震 zhèn 多 duō 末 mò 尼 ní .篅 shuō 攞 lā 吽 hòng .
唵 ān 跋 bá 喇 là 陀 tuó .钵 bō 亶 tán 谜 mí 吽 hòng .

《消灾吉祥神咒》
曩 ná 谟 mó 三 sān 满 mǎn 哆 duō .母 mǔ 驮 tuó 喃 nán .阿 ā 钵 bō 啰 là 底 dì .
贺 hè 多 duō 舍 shě 娑 suō 曩 nǎnɡ 喃 nán .怛 dá 姪 zhí 他 tuō .
唵 ān .佉 qiè 佉 qiè .佉 qiè 呬 xì .佉 qiè 呬 xì .吽 hòng 吽 hòng .
入 rù 嚩 wā 啰 là .入 rù 嚩 wā 啰 là .钵 bō 啰 là 入 rù 嚩 wā 啰 là .
钵 bō 啰 là 入 rù 嚩 wā 啰 là .底 dǐ 瑟 sè 姹 zhà .底 dǐ 瑟 sè 姹 zhà .
瑟 sè 致 zhì 哩 lǐ .瑟 sè 致 zhì 哩 lǐ .娑 suō 癹 pō 吒 zhā .娑 suō 癹 pō 吒 zhā .
扇 shàn 底 dǐ 迦 jiā .室 shì 哩 lī 曳 yè .娑 suō 嚩 wǎ 诃 hē .
(此咒“嚩”有两种读音)

《功德宝山神咒》
南 ná 无 mó 佛 fó 陀 tuó 耶 yē . 南 ná 无 mó 达 dá 摩 mó 耶 yē .
南 ná 无 mó 僧 sēnɡ 伽 qié 耶 yē .唵 ān .悉 xī 帝 dì 护 hù 噜 lū 噜 lū .
悉 xī 都 dōu 噜 lū .只 zhī 利 lì 波 bō .吉 jí 利 lì 婆 pó .
悉 xī 达 dá 哩 lī .布 bù 噜 lū 哩 lī .娑 suō 嚩 wǎ 诃 hē .

《准提神咒》
准 zhǔn 提 tí 神 shén 咒 zhòu
稽 qí 首 shǒu 皈 ɡuī 依 yī 苏 sū 悉 xī 帝 dì
头 tóu 面 miàn 顶 dǐnɡ 礼 lǐ 七 qī 俱 jù 胝 zhī
我 wǒ 今 jīn 称 chēng 赞 zàn 大 dà 准 zhǔn 提 tí
唯 wéi 愿 yuàn 慈 cí 悲 bēi 垂 chuí 加 jiā 护 hù
南 ná 无 mó 飒 sà 哆 duō 喃 nán .三 sān 藐 miǎo 三 sān 菩 pú 陀 tuó
俱 jù 胝 zhī 喃nán 怛 dá 姪 zhí 他tuō 唵 ān 折zhé 戾 lì 主zhǔ戾 lì
准 zhǔn 提 tí 娑 suō 婆 pó 诃 hē

《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陀罗尼》
唵 ān .捺 nà 摩 mó 巴 bā 葛 gě 瓦 wǎ 帝 dì .阿 ā 巴 bā 啰 là 密 mì 沓 tà .
阿 ā 优 yōu 哩 lī 阿 ā 纳 nà .苏 sū 必 bì 你 nǐ .实 shí 执 zhí 沓 tā .
牒 dié 左 zuǒ 啰 là 宰 zǎi 也 yě .怛 dá 塔 tǎ 哿 ɡě 达 dá 也 yě .
阿 ā 啰 là 诃 hē 帝 dì .三 sān 药 yào 三 sān 不 bù 达 dá 也 yě .
怛 dá 你 nǐ 也 yě 塔 tǎ .唵 ān .萨 sà 哩 lī 巴 bā .桑 sānɡ 斯 sī 葛 gě 哩 lī 叭 bā 哩 lī 述 shù 沓 tā .达 dá 啰 là 马 mǎ 帝 dì .哿 ɡě 哿 ɡě 捺 nà .
桑 sānɡ 马 mǎ 兀 wù 哿 ɡě 帝 dì .莎 shā 巴 bā 瓦 wǎ .比 bǐ 述 shù 帝 dì .
马 mǎ 喝 hē 捺 nà 也 yě .叭 bā 哩 lī 瓦 wǎ 哩 lī 娑 suō 喝 hē .

药 yào 师 shī 灌 ɡuàn 顶 dǐnɡ 真 zhēn 言 yán
南 ná 谟 mó 薄 bó 伽 qié 伐 fá 帝 dì .鞞 pí 杀 shā 社 shè .
窭 jù 噜 lū 薜 bì 琉 liú 璃 lí .钵 bō 喇 là 婆 pó .喝 hē 啰 là 阇 shé 也 yě .
怛 dá 他 tuō 揭 jiē 多 duō 也 yě .阿 ā 啰 là 喝 hē 帝 dì .
三 sān 藐 miǎo 三 sān 勃 bó 陀 tuó 耶 yē .怛 dá 姪 zhí 他 tuō .唵 ān .
鞞 pí 杀 shā 逝 shì .鞞 pí 杀 shā 逝 shì .鞞 pí 杀 shā 社 shè .
三 sān 没 mó 揭 jiē 帝 dì 莎 suō 诃 hē .

观 ɡuān 音 yīn 灵 línɡ 感 ɡǎn 真 zhēn 言 yán
唵 ān 嘛 mā 呢 ní 叭 bā 咪 mī 吽 hòng .麻 má 曷 gé 倪 ní 牙 yá 纳 nà .
积 jī 都 dū 特 tè 巴 bā 达 dá .积 jī 特 tè 些 xiē 纳 nà .微 wēi 达 dá 哩 lī 葛 gě .
萨 sà 而 ér 斡 wò 而 ěr 塔 tǎ .卜 bū 哩 lī 悉 xī 塔 tǎ 葛 ɡé .
纳 nà 补 bǔ 啰 là 纳 nà .纳 nà 卜 bǔ 哩 lī .丢 diū 忒 tè 班 bān 纳 nà .
㖠 nà 麻 má 嚧 lú 吉 jí .说 shuō 啰 là 耶 yē 娑 suō 诃 hē .

七 qī 佛 fó 灭 miè 罪 zuì 真 zhēn 言 yán
离 lí 婆 pó 离 lí 婆 pó 帝 dì .求 qiú 诃 hē 求 qiú 诃 hē 帝 dì .
陀 tuó 罗 luó 尼 ní 帝 dì .尼 ní 诃 hē 啰 là 帝 dì .毗 pí 黎 lí 你 nǐ 帝 dì .
摩 mó 诃 hē 伽 qié 帝 dì .真 zhēn 陵 línɡ 乾 qián 帝 dì .莎 suō 婆 pó 诃 hē .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
南 ná 无 mó 阿 ā 弥 mí 多 duō 婆 pó 夜 yè .
哆 duō 他 tuō 伽 qié 多 duō 夜 yè .哆 duō 地 dì 夜 yè 他 tuō .
阿 ā 弥 mí 利 lì 都 dū 婆 pó 毗 pí .
阿 ā 弥 mí 利 lì 哆 duō .悉 xī 耽 dān 婆 pó 毗 pí .
阿 ā 弥 mí 利 lì 哆 duō .毗 pí 迦 jiā 兰 lán 帝 dì .
阿 ā 弥 mí 唎 lì 哆 duō .毗 pí 迦 jiā 兰 lán 哆 duō .
伽 qié 弥 mí 腻 nì .伽 qié 伽 qié 那 nuò .
枳 zhǐ 多 duō 迦 jiā 隶 lì .娑 suō 婆 pó 诃 hē .

大 dà 吉 jí 祥 xiánɡ 天 tiān 女 nǚ 咒 zhòu
南 ná 无 mó 佛 fó 陀 tuó .南 ná 无 mó 达 dá 摩 mó .南 ná 无 mó 僧 sēnɡ 伽 qié .
南 ná 无 mó 室 shì 利 lì .摩 mó 诃 hē 提 tí 鼻 bí 耶 yē .怛 dá 你 nǐ 也 yě 他 tuō .
波 bō 利 lì 富 fù 楼 lóu 那 nuó .遮 zhē 利 lì 三 sān 曼 màn 陀 tuó .
达 dá 舍 shè 尼 ní .摩 mó 诃 hē 毗 pí 诃 hē 罗 luó 伽 qié 帝 dì .
三 sān 曼 màn 陀 tuó .毗 pí 尼 ní 伽 qié 帝 dì .摩 mó 诃 hē 迦 jiā 利 lì 野 yě .
波 bō 祢 mí .波 bō 啰 là .波 bō 祢 mí .萨 sà 利 lì 嚩 wā 栗 lì 他 tuō .
三 sān 曼 màn 陀 tuó .修 xiū 钵 bō 犂 lí 帝 dì .富 fù 隶 lì 那 nuó .
阿 ā 利 lì 那 nuó .达 dá 摩 mó 帝 dì .摩 mó 诃 hē 毗 pí 鼓 ɡǔ 毕 bì 帝 dì .
摩 mó 诃 hē 弥 mí 勒 lè 帝 dì .娄 lóu 簸 bō 僧 sēnɡ 祇 qí 帝 dì .
醯 xī 帝 dì 簁 xī .僧 sēnɡ 祇 qí 醯 xī 帝 dì .三 sān 曼 màn 陀 tuó .
阿 ā 他 tuō 阿 ā 㝹 nòu .婆 pó 罗 luó 尼 ní .


唵 啞 吽
三字總持真言,又稱三字神咒、三字真言、普賢王如來根本咒,咒文只有唵啊吽(又作唵阿吽或唵啞吽)三字,是佛教的重要咒語,代表 毘盧遮那佛(大日如來)或諸佛的身語義之德。
《瑜伽大教王經》雲:「唵」字是中央大遍照如來(即毘盧遮那佛),「啞」字代表西方無量壽佛(即阿彌陀佛),「吽」字代表東方阿閦如來 (即不動佛)。
「唵」字號稱諸陀羅尼之首字,象徵「身」清淨。
「啞」字是一切梵音的根本,號稱所有種子字之母,象徵「語」清淨。
「吽」字號稱諸陀羅尼之末字,象徵「意」清淨。
南懷瑾說,因為三字真言是像徵諸佛功德,安置佛像時常觀想此三字在佛頂之上放光,可以清淨壇場結界,凡有人受驚厭寐,可以沐浴淨身後,持頌此 三字,通常必須念七次或七的倍數次,如十四次、廿一次、四十九次等,並閉目觀想中央毘盧遮那佛、東方金剛不動佛、西方無量壽佛等 三世佛在頂上照臨,邪祟鬼魔自然退散。

淨三業真言:
唵,娑嚩婆嚩 秫鐸,娑嚩 達摩 娑嚩婆嚩 秫度憾 。

ōng,SuōWáPáWá ShúDaHa,SuōWá DeerMa SuōWáPáWá ShúDuó hàn M。譯為唵(令我灌頂加持),自性清淨,一切法自性清淨。憾(種子字)

佛寺對聯

佛有誠言,願眾生皆歸極樂;
心無雜念,約同志共赴蓮池。

福建福州湧泉寺大雄寶殿有此聯。

南海泛慈舟,梵貝聲聲皈淨土;
西方傳內典,源流脈脈接靈山。

香港荃灣西方寺山門有此聯。近代永惺法師撰。

捨西歸捷徑,九界有情,上何以圓成覺道;
離淨土法門,十方諸佛,下不能普利群萌。

江西廬山東林寺大殿,及台灣苗栗縣通霄法華寺有此聯。
出自民國‧印光大師,參閱《印光大師全集‧冊二》。

淨念一心登上品;
空觀五蘊證真如。

民國‧觀世心撰。「淨空」法師名嵌入對聯。

善度群生,人成即佛成,到此悉由忠孝路;
導歸極樂,心淨則土淨,從茲共入聖賢門。

台灣台北市中正區善導寺有此聯。「善導」寺名嵌入對聯。
「人成即佛成」出自民國‧太虛法師:「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此是真現實。」
「心淨則土淨」取材於《維摩詰所說經‧卷上》:「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忠孝路:1. 路名;2. 忠孝之道。

普度眾生登淨土;
照空五蘊證菩提。

浙江永嘉普照寺有此聯。「普照」寺名嵌入對聯。

淨土發願文〉,約200字,全文為:「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薩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志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臺,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密。」


敬天地,禮神明,愛國忠事,敦品崇禮,孝父母,重師尊,信朋友,和鄉鄰,改惡向善,講明五倫八德,闡發五教聖人之奧旨,恪遵四維綱常之古禮,洗心滌慮,借假修真,恢復本性之自然,啟發良知良能之至善,己立立人,己達達人,挽世界為清平,化人心為良善,冀世界為大同。

金剛經-摘要

金剛經-摘要
如來十號:佛典中佛陀的十個名號。包括如來、應供(阿羅漢)、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薄伽梵),亦是念佛修行的項目之一。若計為十號有數種組合,主要有三種:以無上士、調御丈夫為「無上(士)調御丈夫」或「無上丈夫調御士」(出《阿含經》、《集異門論》、《成實論》、《大智度論》、《瑜伽師地論》等)。把佛、世尊算同一名號(出《華嚴經隨疏演義鈔》)或以世尊作十號的「總名」(出《涅槃经疏》等)。合世間解、無上士為「世間解無上士」(出北宋天息災所出《十號經》)

須陀洹 :譯為入流 ,聲聞所證初果稱為入流。由於已斷見惑 ,離四趣生 ,預入聖人之流,故稱為入流。言無所入者 ,指不 著於所入之流,又不 著於六塵,故言不入也。

斯陀含 :譯為一來 ,此聲聞第二果。蓋欲界有九品思惑 ,前六品已斷 ,後三品未斷 , 更須欲界一度受生 ,故云一來。言實無往者 , 謂不著於往來之相。

阿那含 :譯為不來 ,此聲聞第三果。斷欲界思惑盡 ,不來欲界受生,故曰不來。言實稱不來。不來 指不著於不來之相也。

阿羅漢 :譯為無學 ,此聲聞第四果。此位斷三界煩惱俱盡,究竟真理無法可學 ,故名無學。言實無有法名阿羅漢者,謂無無學所證之相也。若言有證,即著四相也。此一段名果離四相也。論云 :“ 向說無佛果可成 ,無佛法可說 ,云何四果各取所證而說?恐起此疑,故佛約此而問。 ”善現皆答以離著,深會佛之意也。
阿羅漢又称應供,也是代表如來的十號之一。指斷盡三界見、思之惑,證得盡智,而堪受世間大供養之聖者。是佛教聲聞中最高果位,也是對斷絕了一切嗜好情慾、解脫了煩惱、受人崇拜敬仰的聖人的一種稱呼。又叫羅漢。阿羅漢含有殺賊、無生、應供等意。殺賊是殺盡煩惱之賊,無生是解脫生死不受後有,應供是應受天上人間的供養。是偉大的佛陀得法弟子修證最高的果位。羅漢者皆身心六根清淨,無明煩惱已斷(殺賊)。已了脫生死,證入涅槃(無生)。堪受諸人天尊敬供養(應供)。於壽命未盡前,仍住世間梵行少欲,戒德清淨,隨緣教化度眾生也。

阿蘭那:譯為無諍。無諍(zhèng-照直說出人的過錯,叫人改正)者,謂離二障 :一者惑障 ;二者智障。離惑則不著有相 ,離智則不著無相 ,故無諍也。無所所行者 ,謂不著於所行之也。

須彌山 :梵語是須彌盧 ,譯為妙高 ,此山四寶所成 ,高出眾山之上故稱山王。佛之報身 , 遠離諸漏名之為非;尊崇奇特名之為大。佛之問意 ,以聖人之法既無為取,所得報身豈非有取 ?恐有此疑,故設喻為問。而善現即知須彌自無分別我是山王,故得為大 ;報身離著,亦復如是。故曰 :“ 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

尸毘王代鴿:指尸毘王(毘pí同“毗”,接連輔助,損壞之意)割肉飼鷹救鴿之典故。釋迦牟尼前世為尸毘王,帝釋天為測試他,化為老鷹,去追逐由毗首羯jié摩天(為帝釋天之臣,住在三十三天中。 此為印度之神,為宇宙之建造者,被奉為工藝之神)化的鴿子,尸毘王為了救鴿子命,割自己身上的肉給老鷹吃。而感動天地。

如來所得菩提妙果 ,如理而證 ,離於言說 , 何故累稱持說功德,勝餘布施等福耶?
然佛無所證而證,無所說而說,所證所說無不當理,恐善現未達此意 ,故又告雲 ,是真實等語。真語者 , 說佛菩提也。實語者,說小乘法也。如語者,說大乘法也。不異語者 ,說授記事也。不誑語者 , 不誑眾生也。解譯無此一句。無實無虛者 ,如來所證之法 ,本離言說,故曰無實 ;對機有說,故 曰無虛也。

阿修羅:直譯為“非天”,果報似天而非天。經常與天神進行戰爭 。阿修羅在佛教中為六道之一。他們基本上居住在須彌山的山洞中,同眾神進行激烈的鬥爭。他們鬥爭的起因是為了一棵名叫蘇質怛羅波吒zhà羅的神樹。這棵樹的樹根在阿修羅的領地內。可它的成熟的果實卻在天上。阿修羅易怒好鬥,驍勇善戰,曾多次與提婆神惡戰,但阿修羅也奉佛法,是佛教護法神天龍八部之一。阿修羅道非常特別,佛經說:阿修羅男身形醜惡;阿修羅女端正美貌。故阿修羅王常常和帝釋天為首領的提婆神群戰鬥,因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食,而帝釋天有美食而乏美女,兩神相互妒忌,時傳爭戰。故俗謂戰場為“修羅場”。

六道:指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六道是欲界眾生的棲居地,如果不能證悟成佛,就只能在這六道中輪迴。佛教認為世俗的世界是由所謂六道組成,眾生就是在這六道中不斷的流轉輪迴。這六道分別為: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畜生道、惡鬼道和地獄道。六道的前三道稱為三樂趣、後三道稱為三惡趣。

阿僧祇qí劫:意译是无数长时。劫是時間單位,有大中小三者,這裡所謂的“劫”为大劫,故曰“三大阿僧祇劫”。在大乘佛教中,菩薩從發願到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祇指古時對地神的稱呼)

菩萨之阶位有五十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之四十位,为第一阿僧祇劫;十地之中,自初地至第七地,为第二阿僧祇劫;自八地至十地为第三阿僧祇劫。第十地圓滿,即佛果也。凡修行成佛者, 必須經歷如此曠久之時,這稱爲累劫修行、歷劫修行。禪宗達摩祖師則說:三大阿僧祇劫,不是指億萬年的時間,是指貪嗔癡等無量的妄念。世人以為時間太長,而氣餒něi生退轉心,其實解脫只在自己決心。有些教派以此認為不可能一世成佛,禪宗等則認為,世尊的教化就是為了一世成佛,禪宗歷代祖師就是明證。

五眼者 :指肉眼 、 天眼 、慧眼 、法眼 、佛眼也。古德偈云 :“ 天眼通非礙 ,肉眼礙非通,法眼惟觀俗,慧眼了知空。佛眼如千日 ,照異體還同。 ”此之五眼 ,通該十界,而優劣有殊。如經所說,五眼皆如來所具者,無非佛眼也。恒沙世界一切眾生之心,如來無不知見 。然眾生之心,種種顛倒 。而言非心者,妄識本空也 ;是名為心者 ,真如不滅也。所以者何下,zhēng徵釋非心之所以也。蓋三世之心,過去已滅 , 未來未至 ,現在不住 ,皆是虛妄生滅,故求之不可得也。

實無有法得上正覺,如何卻有修證?
佛答有三: 一答 ,無法可得為正覺; 二答 ,平等為正覺;三答 ,正助修善成覺也。正助者 ,正謂正觀,空四相也。助謂緣助,修一切善法也。初答以無法可得為正覺者,達妄即真也。二以平等為正覺者 ,法無高下也。三以正助成正覺者,離相修善也 ,由離相故 ,名為善法。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注:一切有為法者,一切世間生滅之法也。佛生人中 ,示同生滅 ,亦屬有為無常之法 。無常之法 ,虛假不實 ,故以夢幻 、泡影 、露電六種為喻。 “應作如是觀 ”者,“觀”即般若妙智 ,以此妙智觀有為法 ,如夢幻等。能觀既是妙智,所觀無非妙境。妙境者 ,一境三諦也。妙智者,一心三觀也。三觀者 ,空、假、中也。三諦者,真、俗、中也。即觀有為之法,離性相之謂空,無法不具之謂假,非空非假之謂中。諦者,審實不虛之謂。全諦發觀 ,以觀照諦 ,諦既即一而 三。觀豈前後而照?故云 “如是觀 ”也。能如是觀,乃了化身即法身 ,無常即常也。雖即法身,不礙涅槃 ,常即無常也。良以如來究竟非常非無常之法, 故所以能常能無常也。是則終日涅槃 ,終日說法 ,不住有為 ,不住無為 ,不可得而思議者也。一經始末皆稱 “如是 ”, 始云 “如是 ”住,“ 如是 ”降心 , 中間節節云 “如是 ”, 至此又云 “如是 ”觀,論乃釋云 :妙智正觀 。故知妙智實一經之宗也。正宗竟。

(明高僧宗泐le注釋)

佛教五種手印

佛教五種手印
常見佛像通常結五種手印,又稱“釋迦五印”,即:一、說法印;二、禅定印;三、降魔印;四、施無畏印;五、與願印。
說法印
說法印:“釋迦五印”之一。以拇指與中指(或食指、無名指)相撚,其余各指自然舒散。這一手印象征佛說法之意,表現佛陀于鹿野苑初轉㳒輪時的狀態,所以稱爲說法印,也稱轉㳒輪印。
禅定印
定印:又稱禅定印、三昧印,“釋迦五印”之一。雙手仰放下腹之前,右手置于左手之上,兩拇指之指端相接,該手印表示禅思使內心安定之意。據說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入定修習,成道之時,就是采用這種姿勢。在密教中,這種手印是胎藏界大日如來所用,稱爲“法界定印”。
降魔印
降魔印:“釋迦五印”之一。右手覆于右膝,指頭觸地,以示降伏魔衆。相傳釋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時,有魔王不斷來擾亂,以期阻止釋迦牟尼清修。後來釋迦牟尼以右手指觸地,令大地爲證,于是地神出來證明釋迦牟尼已經修成佛道,終使魔王懼伏。因以手指觸地,又稱爲觸地印。
施無畏印
施無畏印:“釋迦五印”之一。右手曲肘朝前,舒展五指,手掌嚮前,即布施無怖畏給予衆生之意,這是佛陀爲救濟衆生、使他們能夠安心所施予的印相。這種印相與說法印通用,經論中所說舉手說法,即是此印相。
與願印
與願印:又作施願印,“釋迦五印”之一。一手自然下伸,指端下垂,手掌嚮外,表示佛菩薩能給予衆生願望滿足,使衆生所祈求之願都能實現之意。此印相具有慈悲之意,往往和施無畏印配合。

苦難解脫——學佛體會

苦難解脫——學佛體會

信佛的人守五戒。五戒中有一條就是不妄語。做為佛教徒的我來說,不妄語時最基本的信條。尤其是我已過知命之年,又剛遭遇了一場車禍。這一年多來的治療,現在頭部還沒有完全康復,也不知道這次頭部留下的後遺症,能影響我多少壽命。今應佛教協會同修師兄的敦囑,我就說說我自己學佛的感受,和那不可思議的體驗。以結有緣人,一起共修,早得解脫。

我從小就喜歡宗教和玄學,對神秘事物的好奇,促使我去探索內心世界和未來,並想掌握自己的命運。在我二十七歲的時候,當時我在西安大雁塔附近的一所學校裡教書,我的宿舍就在大雁塔旁邊,站在操場上還能看見大雁塔。那是冬季的一個早晨醒來,外面飄著大雪,我莫名其妙的有一種感覺,就是自己的意識魂魄,從浩瀚的宇宙中穿梭回我的大腦,就在剛回到大腦的那一霎那間,我的眼睛就睜開了。我有些驚訝和恐慌。那種茫茫無際的宇宙和寂靜,毫無生命可言,我竟從那裡穿梭回來!我不由得問自己,我剛去了何處?我又來何處?為什麼有這樣的感覺? !

我望著窗外,那大雪中隱隱可見的大雁塔,它依然是那麼的巍峨和莊嚴,還透著一種難以說出的神秘感。大雁塔在西安的大慈恩寺裡,這座俱有皇家底蘊的寺廟建於唐代,也是唐三藏,玄奘大師主持和翻譯經文的地方。這時,我下意識地穿上大衣,決定去大雁塔皈依。心歸我佛,安魂解脫。我便朝著大雁塔方向走去,耳邊只有冷風和踏著雪的腳步聲,漸漸的,我的身影消失在這茫茫的大雪之中。

這就是我第一次踏進佛門。大慈恩寺的大雄寶殿裡,高大的佛祖總是和藹慈祥,永遠都是給人帶來光明。我跪拜佛祖後,師父賜予我法名,從此以後,我便與佛有緣。不管我為生活漂流到那裡,冥冥之中都有佛祖的感化和教導,讓我一次次度過人生的坎坷和不順。尤其是經歷了這次車禍,再回頭看以前所遇到的不順,現在想起來,都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兩年前冬季的車禍,當時車禍六個小時之後,我的大腦意識才恢復過來。頭部有一個北方饅頭大的包,額頭縫了四針,撞壞三顆牙齒。一兩天之後,雙眼和麵部開始全部發黑,都是淤血。膝蓋和胳膊也是淤血。每次說起這個我就不覺眼眶濕潤。我的四肢和頭部疼痛難忍,真是痛不欲生,那種感受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對身心來說簡直就是一種折磨!坐也不行,躺也不是。想煮一碗麵條吃,胳膊都抬不起來······

當時我身心脆弱到了極點,我就把佛經的視頻播放出來,反复的播放,反复的聽,一遍一遍的跟著念,慢慢的讓自己進入佛的世界,這時疼痛像似在減少。但當停止播放佛經,或是我去診所的路上時,依然疼痛難受,最後我就戴上耳機聽,連晚上睡覺時都不關視頻。所有時間都融入到佛陀的世界裡,用佛的智慧沐化我,減少疼痛,這樣我會好受一些。尤其是腦部的疼痛,令人恐慌,精神壓力極大,也沒有治療的辦法,醫生只給開類似那種安眠藥之類的藥,吃了就是睡覺,醒來後還是疼痛。最後我了解到,車禍頭部內如果有淤血,那就得做開顱手術清理,即使保住命,多半也是植物人。醫生說我這個沒有淤血。我看到拍的腦部片子,上面有四個白點在腦裡。醫生為了減輕我的精神壓力,對我說,你這個年齡段,問題不大,讓我想開些,建議我以後吃清淡一些。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看樣子這疼痛只有靠自己克服了,往後的日子裡,我幾乎天天聽佛經,佛能減輕我的疼痛,引導我進入解脫之門。

有幸佛緣殊勝,因緣聚合,如今我工作是專職護持禪堂,當我坐在布魯倫的天佛寺時,看著窗外那明媚的陽光,照射到佛祖身上,耳邊聽到金剛經裡講的,如來指無所來,又無所去,所以稱之為如來,一切都為空性時,那一瞬間,我似乎進入到了佛陀天國,一切祥和如意,沒有悲喜,我竟熱淚盈眶,感激涕零。那是一種不可思議的美妙境地。我想只有虔誠的佛教信仰者,才能體會到的這種境地。信仰佛皈依佛,除煩惱得解脫。給自己培植福田,增加福報,真實不虛。

布魯倫的天佛寺禪堂,天國的境地,慈悲和智慧之所,結緣有緣人一起共修,體驗佛陀的世界,美妙人生。

——南無阿彌陀佛!
半僧慈古 合十
辛丑年金秋於美國天佛寺禪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