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八-釋迦牟尼佛出家日

二月初八-恭迎釋迦牟尼佛出家日
農歷二月初八-恭迎釋迦牟尼佛出家日。釋迦牟尼佛,原名喬達摩·悉達多,迦毗羅衛國太子.求離苦之道出家,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世尊在世弘法49年示寂.逢此殊勝日,廣做功德,迴向、祈願一切有情眾生離苦得樂,究竟圓滿祈願佛日增輝,正法久駐,世界和平,國泰民安,眾生解脫!
釋迦牟尼佛,原名喬達摩•悉達多(巴利文:Gotama Siddhattha;梵文: (Siddhārtha Gautama),古印度釋迦族人(生於尼泊爾南部),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太子,佛教創始人。成佛後的釋迦牟尼,尊稱為佛陀,意思是大徹大悟的覺悟者;釋迦牟尼佛是後人對他的尊稱。“釋迦”是他所屬的部族釋迦族的名稱,有“能”、“勇”的意思;“牟尼”意為“文”、“仁”、“寂默”,所以漢文翻譯又作“能仁寂默”、“釋迦文佛”等。民間信仰佛教的人也常稱呼佛祖、如來佛祖。在佛教中記載著佛陀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最後證得佛果,開顯佛教,度化眾生。後來人們就把那一天農歷十二月初八釋迦牟尼佛成道日作為佛教中的節日來紀念佛陀。以及還包括農歷二月初八釋迦牟尼佛出家日、四月初八釋迦牟尼佛聖誕日。
《妙法蓮華經》雲:『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 』
釋迦佛陀成佛剎海微塵數劫,為眾生故,復示生於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中印度,釋迦佛在降生之前示一生補處菩薩,於兜率天說法。後以期運將至,當下作佛。遂觀五事因緣,決定降生於中土印度迦毗羅衛國,以國王淨飯王及王後摩耶夫人為父母,於是化乘六牙白象,從摩耶夫人右脅而入住母胎。菩薩住胎,不失定慧,具足正念,清淨無染。
經十月懷胎,摩耶夫人返娘家天臂城待產,在許多的侍衛護送下啟程,當行至藍毘尼園時,見樹林蒼翠蓊鬱、百花盛開,一切景物均極為清淨殊勝而美好,當摩耶夫人手扶無憂樹之枝葉,佛陀即於此時,於沒有任何痛苦的情況下,由摩耶夫人之右脅誕生。佛陀誕生之時,有各種殊勝妙相與瑞兆產生,大地有六種吉祥之震動,帝釋、梵天以各種化身示現,守護四周;天女散花,天眾以天樂莊嚴,又有龍王以殊勝美妙之甘露泉水沐浴佛身,佛陀誕生後,隨即於東、西、南、北四方各走七步,每走一步,地皆湧現寶蓮承接佛足。於時佛陀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以此為佛陀於世間示現成佛之緣起。諸天龍神以殊勝妙好之甘露沐浴佛身之緣起,成為後世浴佛法會之由來。
釋迦佛陀出生後便成為了迦毗羅衛國的太子,取名“悉達多”意譯為“一切義成、一切事成”,佛母摩耶夫人在悉達多太子出生後七天便去世,並轉生至忉利天中。太子由姨母摩訶波阇波提夫人(後出家之大愛道比丘尼)精心照料和養育。太子天資聰穎,自幼通達五明、四吠陀(古印度傳統思想),文武雙全,並且相貌英偉,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無人能及。 17歲時,娶耶輸陀羅為妃,後生一子,名羅睺羅。
雖然王族的生活優裕而舒適,但太子卻厭離這些世間的情、慾和享受。太子曾由城之四門出遊,見生、老、病、死等現象及以修道的行者,認識到世間實在是一個苦的地方,人一生是有限的時間,可是一般人都不明白這無常轉變的道理,終日拼著命來營求生活,這真是最大的悲哀,見到別人的老病死也知道可怖,但不了知自己生命的短暫而驚懼。這就是人生的大患。他此刻下定決心,不能像世間的常人一樣痛苦迷惑,要徹底的脫離生老病死苦,更發願要讓世間人也永離諸苦。雖然父親淨飯王以種種富貴人間享受想要讓太子留下以後成為轉輪聖王,但是太子堅定信心要尋求解脫人生諸苦的究竟真理和道路。於十九歲,太子夜出王宮,自脫衣冠為沙門。參訪世間諸修行人,然彼皆不達解脫之境,太子以勝慧示其不究竟處,後至苦行林,開始六年的苦行生活,當時淨飯王所派的阿若憍陳如等五人亦在此與太子一起修行。苦修期間,悉達多太子日食一麻一麥,雖至形體枯瘦,領悟到僅僅靠苦行無法證悟宇宙真理的,遂出苦行林。此時,共修的五位行者,誤以為太子退失道心,遂捨之而去。
悉達多太子來到尼連禪河沐浴,接受牧女乳糜之供養。恢復體力後,至伽耶村菩提樹下,以吉祥草敷金剛座,跏趺而坐,發願不成正覺誓不起座。禪定中有魔王多次以欲行惱亂,但悉達多太子以正定智慧觀照,以大慈悲大無畏力降伏魔怨。佛陀的含義是覺悟者,此刻悉達多太子以正定上上智通達甚深十二因緣,已經徹悟宇宙一切真理,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佛號“釋迦牟尼”。釋迦牟尼佛成道時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指出一切眾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
釋迦牟尼佛示現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後,為令眾生解脫苦難,開示悟入佛知見故,以無量的善巧方便開始了49年的弘法事業,十方無量的諸佛、菩薩亦化現於娑婆世界,助興佛教,救度眾生。其中熟知的有觀音菩薩、地藏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彌勒菩薩等。
慈悲的佛陀對眾生的愛護無微不至,所教化的對象,不分貧富貴賤、種族信仰一律平等,使得歸依的弟子日漸增多,於是便有了僧伽(僧團)。而在佛陀的弟子群中,卻有著種種賢聖不肖的分別。故而佛陀制定了戒律,並時常教誡弟子有關持戒的重要性。
《楞嚴經》雲:『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
《遺教經》雲:『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暗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大師,如我住世,無有異也。 』
戒律維係了僧團的清淨,個人遵照戒律而行,過著法制的生活,佛陀又規定每半月布薩誦戒一次,集合說戒,使諸比丘都能在清淨戒法中長養善心,長行梵行。
在49年的弘化生涯中,佛陀最初直暢本懷,大聖佛陀成道後,於最初三七日,廣宣華嚴經,度大菩薩,是華嚴時。繼而於鹿野苑等處,於十二年中說小乘阿含經,度聲聞緣覺乘人,是為阿含時。繼阿含時後,於八年中,說維摩勝鬘金光明等諸大乘經,廣談四教,均被眾機,是為方等時。乃後,二十二年間,說諸部般若經,強調諸法皆空之義,是為般若時。再後八年,說妙法蓮華經,會三乘於一佛乘。法華之後,佛將入滅,乃在拘屍那拉城之娑羅雙樹間,於一日一夜,說大般涅槃經,顯常樂我淨義,昭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乃至一闡提人,亦當成佛,是為法華涅槃時。
佛陀因材施教,點化迷萌,救度無量數人脫離苦難,感化無量數人求皈受戒。無量的眾生因佛陀的慈悲智慧平等普化的教誨而棄惡修善,懺悔罪業,發菩提心,奉法修行。由此而得勝妙樂者,證悟聖果者眾多。包括各個世俗各個階層的眾生:有頻婆娑羅王、波斯匿王等國王,及韋提希夫人、末利夫人等王妃,也有社會下層的蓮花色尼、摩登伽女等。佛陀度阿那律、難陀、阿難陀等諸王子出家,也不捨棄地位低下的優波離、挑糞匠尼提等。
娑婆世界的眾生剛強難化,不信因果不信六道輪回,對於世間種種的惡行,以及對於將來所要受到的果報,無知而無所畏懼,沉溺於慾望和惡習之中。佛陀慈悲,以自身經歷的食馬麥、遭誹謗等事,為眾生現實說法。並詳細解說這些事情的前因後果,皆是往昔作惡所感以令眾生明白因果不虛之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證悟回歸清淨自性。
釋迦佛陀說法度生49年,因緣將至。亦是為令眾生於佛法中生珍重心,進而實踐解脫之道,佛陀於八十歲時降入涅槃。臨涅槃之際,所有的眾生都悲啼號哭,聲聞、菩薩四眾、天龍八部人非人等都來集會,佛陀以大悲心開導大眾,佛性常住真實無變,及常樂我淨等義。又開示眾生悉有佛性,一闡提和聲聞、辟支佛都當得成大覺佛果,並廣說與涅槃有關的一切菩薩法義。針對阿難所提出的四個問題,開示弟子們,在佛入滅後,要以戒為師、以四念處安住、以默擯置之調伏惡人、在一切經首安立“如是我聞”令人起信。叮嚀弟子,護持淨戒,常當一心,勤求出道,要身常行慈、口常行慈、意常行慈。
《佛說四十二章經》中雲:『佛言‘佛子離吾數千裡,憶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雖常見吾,不順吾戒,終不得道。 ’』
每一尊佛從凡夫因地修行到成就佛果都是經歷了艱苦修持,為救度一切苦難眾生發下菩提大願,歷盡種種艱辛,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嚴格持戒,精進修持,六度萬行,實行菩提大願,最終圓滿佛果,悲願圓成利益無量眾生。
三界眾生,舉心動念莫不在造業,無始以來的無明,若非有大智大慧,不能照破。唯有十方佛陀徹悟宇宙真理以佛法智慧明燈引燃我們的心燈,破除無明,引導我們逐漸恢復自性大光明,為眾人無私付出,效彷彿菩薩的恭敬心感恩心謙虛心慈悲心,發為利益一切眾生故而修行成就的菩提心,就是點燃自己的心燈。
煩惱痛苦的根源就是無明自私執著有我,當我們能夠體會並效彷彿菩薩發出無私奉獻無相布施利益一切眾生的廣大悲心,當我們明白了自性本來光明,體會到無私為他人付出的快樂光明美好,自然會從黑暗中清醒,自私,貪嗔、嫉妒、傲慢等等黑暗之心會減少逐漸去除,點亮自己的心燈,照亮他人,燈燈互燃,從自己做起,從當下做起,從道德禮儀做起,以感恩、體諒、尊重,平等慈悲心去對待他人,發起慈悲愛護一切眾生之心,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將會變得和諧,人與其他動物乃至大自然一切花草樹木,一切有情無情眾生和諧相處,地球災難將會減少,各國人民安樂吉祥世界和平,讓慈悲智慧光明之燈溫暖照亮世間,宇宙清明無濁障光明無限。
至誠祈願所有弘揚正法的團體或個人順利弘揚正法,普度眾生。
至誠祈願正法久住,佛陀正法光明遍照寰宇,普度萬源,至誠祈願我們的偉大祖國日益強大、繁榮昌盛、國泰民安。至誠祈願各個國家能夠人人向善,人心和諧,祈願世界和平,宇宙祥和無濁障。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心咒:嗡牟尼牟尼瑪哈牟尼耶索哈

美國慈悲寺是2024年在美國紐約市成立,是World Zen Art Center 的下屬非營利佛教寺院。首任住持由釋一雲法師率四眾弟子護持弘法。慈悲寺宗旨,遠離無明,住持正法,警世導俗,倒駕慈航。本寺供奉娑婆三聖和西方三聖。娑婆三聖,即釋迦摩尼佛是佛教教主,是凡人成佛的化身。左脅侍為觀世音菩薩,是救苦救難有求必應的化身。右脅侍為地藏王菩薩,是幽冥教主,也是孝子的化身,超拔冤親債主,消除宿世業障,求其冥福救贖;西方三聖,指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左脅侍為觀世音菩薩,能伏外道魔憍慢。右脅侍為大勢至菩薩,以念佛證果為淨土初祖,恆念阿彌陀佛,以智慧之光普照一切,使人得到無上力量、威勢自在,接引眾生往生淨土。

使用 WordPress.com 設計專業網站
立即開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