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十一面观音根本咒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悲咒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唎耶,婆盧羯帝爍缽囉耶.菩提薩埵婆耶. 摩訶薩埵婆耶.摩訶迦盧尼迦耶.唵,薩皤囉罰曳.數怛那怛寫.南無 悉吉慄埵伊蒙阿唎耶.婆盧吉帝室佛囉愣馱婆.南無那囉謹墀.醯利摩訶 皤哆沙咩.
薩婆阿他豆輸朋,阿逝孕,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哆,那摩婆伽,摩罰特豆. 怛姪他.唵,阿婆盧醯.盧迦帝.迦羅帝.夷醯唎.摩訶菩提薩埵, 薩婆薩婆.摩囉摩囉,摩醯摩醯唎馱孕.俱盧俱盧羯蒙.度盧度盧罰闍耶帝. 摩訶罰闍耶帝.陀囉陀囉.地唎尼.室佛囉耶.
遮囉遮囉.摩麼罰摩囉.穆帝隸.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囉參佛囉舍利. 罰沙罰參.佛囉舍耶.呼嚧呼嚧摩囉.呼嚧呼嚧醯利.娑囉娑囉,悉唎悉唎. 蘇嚧蘇嚧.
菩提夜菩提夜.菩馱夜菩馱夜.彌帝唎夜.那囉謹墀.地利瑟尼那.波夜摩那 .娑婆訶.悉陀夜.娑婆訶.摩訶悉陀夜.娑婆訶.悉陀喻藝.室皤囉耶. 娑婆訶.那囉謹墀.娑婆訶.摩囉那囉.娑婆訶.悉囉僧阿穆佉耶,娑婆訶. 娑婆摩訶阿悉陀夜.娑婆訶.
者吉囉阿悉陀夜.娑婆訶.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訶.那囉謹墀皤伽囉耶. 娑婆訶.摩婆利勝羯囉夜.娑婆訶.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唎耶. 婆嚧吉帝.爍皤囉夜.娑婆訶.唵,悉殿都.漫多囉.跋陀耶,娑婆訶.
大慈菩薩回向偈
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
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極。
我今大皈依,懺悔三業罪;
凡有諸福善,至心用回向。
願同唸佛人,感應隨時現;
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
見聞皆精進,同生極樂國;
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無邊煩惱斷,無量法門修;
誓願度眾生,總願成佛道。
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南無十方三世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密。

大悲咒句文译意

   南无(皈依)喝啰怛那哆啰夜耶(三宝).南无(皈依)阿唎耶(圣),婆卢羯帝(观)烁钵啰耶(自在).菩提萨埵婆耶(觉有情). 摩诃萨埵婆耶(大觉有情).摩诃迦卢尼迦耶(有大悲者).唵(皈命),萨皤啰罚曳(一切尊).数怛那怛写(为救济于一切恐怖者).南无(皈命)悉吉栗埵(于彼)伊蒙阿唎耶(我圣).婆卢吉帝室佛啰楞驮婆(观自在香山).南无(皈命)那啰谨墀(言圣观自在贤爱.慈悲之心).醯利摩诃皤哆沙咩(我今宣说).萨婆阿他豆输朋(一切希望圆满而有光辉者).阿逝孕(无比).萨婆萨哆(一切鬼神不能打胜者)那摩婆萨哆,那摩婆伽(童真).摩罚特豆(有道即令迷界清挣者).怛侄他(谓).唵(皈命).阿婆卢醯(有光明智慧者).卢迦帝(观自在).迦罗帝(超越世间者).夷醯唎(吁狮子王).摩诃菩提萨埵(大菩萨).萨婆萨婆(一切一切).摩啰摩啰(忆念忆念),摩醯摩醯唎驮孕(心真言).俱卢俱卢羯蒙(作作事业).度卢度卢(保持保持)罚阇耶帝(游空者). 摩诃罚阇耶帝(大游空者).陀啰陀啰(保持).地唎尼(持者).室佛啰耶(帝王自在). 遮啰遮啰(行动).摩么罚摩啰(无垢者).穆帝隶(无垢体).伊醯伊醯(教语).室那室那(弘誓).阿啰参(王)

佛啰舍利(觉坚固). 罚沙罚参(欢喜).佛啰舍耶(除灭由贪瞋痴行动之毒害者).呼嚧呼嚧摩啰(作法无垢).呼嚧呼嚧醯利(速疾速疾,有花鬃者).娑啰娑啰(坚固者),悉唎悉唎(或莲花). 苏嚧苏嚧(莲花颈). 菩提夜菩提夜(悟悟).菩驮夜菩驮夜(教悟).弥帝唎夜(有慈爱者).那啰谨墀(青颈).地利瑟尼那(坚利).波夜摩那 (名闻).娑婆诃(欲见者,令影现,生欢喜圆满成就涅槃之意).悉陀夜(义).娑婆诃(有成就者).摩诃悉陀夜(大义).娑婆诃(有大成就者).悉陀喻艺(无为).室皤啰耶(得大自在). 娑婆诃(于悉地与瑜伽有自在者).那啰谨墀(贤爱).娑婆诃(为青颈圆满成就).摩啰那啰(有猪面).娑婆诃(成就).悉啰僧阿穆佉耶(爱语第一义),娑婆诃(手执莲花者). 娑婆摩诃(大成就)阿悉陀夜(无比).娑婆诃(成就). 者吉啰阿悉陀夜(无比).娑婆诃(成就).波陀摩羯悉陀夜(大义).娑婆诃(于法螺之声,令开悟者).那啰谨墀皤伽啰耶(贤首圣尊). 娑婆诃(成就).摩婆利胜羯啰夜(英雄威德生性).娑婆诃(征于住左肩方面之黑色魔者).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皈依佛法僧三宝),南无(皈命)阿唎耶(圣).婆嚧吉帝(观).烁皤啰夜(自在).娑婆
诃(成就).唵(皈命),悉殿都(令我成就).漫多啰(真言).跋陀耶(句),娑婆诃(成就).



十一面观音根本咒-梵文

【宝】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研究室、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编:《藏密真言宝典》,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39页
【全】简丰祺校注:《古梵文佛教咒语全集》,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2006年,186-187页

南無佛陀耶。南無達摩耶。南無僧伽耶。南無若那娑伽羅。毘盧遮那耶。多他伽多耶。南無阿利耶跋路。吉帝攝婆羅耶。菩提薩埵耶。摩訶薩埵耶。摩訶伽樓膩伽耶。南無薩婆哆他伽帝毘耶。 阿羅訶陀毘耶。三藐三佛提毘耶。 多侄他。唵。陀羅陀羅。地利地利。豆樓豆樓。壹知。跋知。遮離。遮離。缽遮離。缽遮離。鳩蘇咩。鳩蘇摩婆離。伊利彌利脂致。闍羅摩波那耶。冒地薩埵。摩訶伽。盧尼迦。娑波呵。

नमो रत्नत्रयाय। नम आर्यज्ञानसागरवैरोचनव्यूहराजाय तथागतायार्हते सम्यक्संबुद्धाय। नमः सर्वतथागतेभ्यो ऽर्हतेभ्यः सम्यक्संबुद्धेभ्यः। नम आर्यावलोकितेश्वराय बोधिसत्त्वाय महासत्त्वाय महाकारुणिकाय। तद्यथा ॐ। धर धर धिरि धिरि धुरु धुरु इट्टे वट्टे चले चले प्रचले प्रचले कुसुमे कुसुमे वरे इलि मिलि चिलि ज्वल मापनाये स्वाहा॥
namo ratna-trayāya| nama① Āryajñāna-sāgara-vairocana-vyūha-rājāya tathāgatāyârhate② samyaksaṃbuddhāya| namaḥ sarvatathāgatebhyo ’rhatebhyaḥ③ samyaksaṃbuddhebhyaḥ| nama Āryāvalokiteśvarāya④ bodhisattvāya⑤ mahāsattvāya⑥ mahākāruṇikāya| tad yathā oṃ| dhara dhara dhiri dhiri dhuru dhuru iṭṭe vaṭṭe⑦ cale cale pracale pracale kusume kusume vare ili mili citi jvala māpanāye svāhā⑧||

namaḥ ind. 敬礼
ratnatraya mn. 三宝
ārya- (前缀)圣……
jñāna n. 认识,知识
sāgara n. 海洋
vairocana m. 光明遍照,毗卢遮那
vyūha m. 结构,庄严
rājan m. 王
tathāgata m. 如来
arhat mfn. 应供,阿罗汉
Āryāvalokiteśvara (ārya+ava+loka+īśvara) m. 观自在,观世音
bodhisattva m. 菩萨
mahāsattva m. 大士,摩诃萨
mahā- (前缀)大……
kāruṇika adj. 具大悲心的
tad yathā (亦写tadyathā)如下,即说咒曰
dhara mfn. 持
dhiri (咒用字)
dhuru (咒用字)
√iṭ-1 走
√vaṭ-1 围绕 -10 捆绑
cala n. 行走,移动
pracala n. 移动,震颤
kusuma n. 花
vara m. 环绕,空间
ili (咒用字)
mili (咒用字)
citi f. 堆
jvala m. 火
māpana m. 平衡

① 【宝】【全】namaḥ
② 【宝】tathāgatāya arhate
③ 【宝】sarvatathāgatebhyaḥ arhatebhyaḥ【全】sarvatathāgatebhyo arhatebhyaḥ
④ 【宝】Āryāvalokiteśvaraya
⑤ 【全】bodhisatvāya
⑥ 【全】mahāsatvāya
⑦ 【全】ite vate
⑧ 【全】…(citi) jalam apanaya paramaśuddha satva mahākāruṇika svāhā||

據經文所載,十一面觀音在無量劫以前,從“百蓮華眼頂無障礙功德光明王如來”受持此咒,即證無生法忍。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至誠清淨如法持誦,必可與觀世音菩薩的慈悲願力感應,且獲得十種殊勝的利益:
一、身常無病
二、諸佛攝受
三、財寶衣食受用無盡
四、能伏怨敵而無所畏
五、能令眾生皆生慈心
六、蠱毒鬼魅不能中傷
七、一切刀杖所不能害
八、水不能溺
九、火不能燒
十、不受一切橫死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如是我聞。一時。釋迦牟尼佛在補陀落迦山觀世音宮殿。寶莊嚴道場中。坐寶師子座。其座純以無量雜摩尼寶而用莊嚴。百寶幢旛。周匝懸列。

爾時如來於彼座上。將欲演說總持陀羅尼故。與無央數菩薩摩訶薩俱。其名曰。總持王菩薩。寶王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華嚴菩薩。大莊嚴菩薩。寶藏菩薩。德藏菩薩。金剛藏菩薩。虛空藏菩薩。彌勒菩薩。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皆是灌頂大法王子。

又與無量無數大聲聞僧。皆行阿羅漢。十地。摩訶迦葉而為上首。

又與無量梵摩羅天。善吒梵摩而為上首。

又與無量欲界諸天子俱。瞿婆伽天子而為上首。

又與無量護世四王俱。提頭賴吒而為上首。

又與無量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俱。天德大龍王而為上首。

又與無量欲界諸天女俱。童目天女而為上首。

又與無量虛空神。江海神。泉源神。河沼神。藥草神。樹林神。舍宅神。水神。火神。地神。風神。土神。山神。石神。宮殿等神。皆來集會。

時觀世音菩薩。於大會中。密放神通光明。照耀十方剎土。及此三千大千世界。皆作金色。天宮。龍宮。諸尊神宮。皆悉震動。江河大海。鐵圍山。須彌山。土山。黑山。亦皆大動。日月珠火星宿之光。皆悉不現。

於是總持王菩薩。見此希有之相。怪未曾有。即從座起。叉手合掌。以偈問佛。如此神通之相。是誰所放。以偈問曰。

誰於今日成正覺。普放如是大光明。
十方剎土皆金色。三千世界亦復然。
誰於今日得自在。演放希有大神力。
無邊佛國皆震動。龍神宮殿悉不安。
今此大眾咸有疑。不測因緣是誰力。
為佛菩薩大聲聞。為梵魔天諸釋等。
惟願世尊大慈悲。說此神通所由以。

佛告總持王菩薩言。善男子。汝等當知。今此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曰觀世音自在。從無量劫來。成就大慈大悲。善能修習無量陀羅尼門。為欲安樂諸眾生故。密放如是大神通力。佛說是語已。

爾時觀世音菩薩。從座而起。整理衣服。向佛合掌。白佛言。世尊。我有大悲心陀羅尼咒。今當欲說。為諸眾生得安樂故。除一切病故。得壽命故。得富饒故。滅除一切惡業重罪故。離障難故。增長一切白法諸功德故。成就一切諸善根故。遠離一切諸怖畏故。速能滿足一切諸希求故。惟願世尊。慈哀聽許。

佛言。善男子。汝大慈悲。安樂眾生。欲說神咒。今正是時。宜應速說。如來隨喜。諸佛亦然。

觀世音菩薩重白佛言。世尊。我念過去無量億劫。有佛出世。名曰千光王靜住如來。彼佛世尊。憐念我故。及為一切諸眾生故。說此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以金色手。摩我頂上。作如是言。

善男子。汝當持此心咒。普為未來惡世一切眾生。作大利樂。我於是時。始住初地。一聞此咒故。超第八地。我時心歡喜故。即發誓言。

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發是願已。應時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十方大地。六種震動。十方千佛。悉放光明。照觸我身。及照十方無邊世界。

從是已後。復於無量佛所。無量會中。重更得聞。親承受持是陀羅尼。復生歡喜。踊躍無量。便得超越無數億劫微細生死。

從是以來。常所誦持。未曾廢忘。由持此咒故。所生之處。恒在佛前。蓮華化生。不受胎藏之身。

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童男。童女。欲誦持者。於諸眾生起慈悲心。先當從我發如是願。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知一切法。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智慧眼。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度一切眾。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善方便。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乘般若船。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越苦海。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得戒定道。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登涅槃山。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會無為舍。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同法性身。

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
我若向火湯。火湯自枯竭。
我若向地獄。地獄自消滅。
我若向餓鬼。餓鬼自飽滿。
我若向修羅。惡心自調伏。
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

發是願已。至心稱念我之名字。亦應專念我本師阿彌陀如來。然後即當誦此陀羅尼神咒。一宿誦滿五遍。除滅身中百千萬億劫生死重罪。

觀世音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若諸人天誦持大悲章句者。臨命終時。十方諸佛皆來授手。欲生何等佛土。隨願皆得往生。

復白佛言。世尊。若諸眾生誦持大悲神咒。墮三惡道者。我誓不成正覺。

誦持大悲神咒者。若不生諸佛國者。我誓不成正覺。

誦持大悲神咒者。若不得無量三昧辯才者。我誓不成正覺。

誦持大悲神咒者。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為大悲心陀羅尼也。惟除不善。除不至誠。

若諸女人。厭賤女身。欲成男子身。誦持大悲陀羅尼章句。若不轉女身成男子身者。我誓不成正覺。生少疑心者。必不果遂也。

若諸眾生。侵損常住飲食財物。千佛出世。不通懺悔。縱懺亦不除滅。今誦大悲神咒。即得除滅。

若侵損食用常住飲食財物。要對十方師懺謝。然始除滅。今誦大悲陀羅尼時。十方師即來為作證明。一切罪障。悉皆消滅。

一切十惡五逆。謗人謗法。破齋破戒。破塔壞寺。偷僧祇物。汙淨梵行。如是等一切惡業重罪。悉皆滅盡。

惟除一事。於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輕業。亦不得滅。何況重罪。雖不即滅重罪。猶能遠作菩提之因。

復白佛言。世尊。若諸人天誦持大悲心咒者。得十五種善生。不受十五種惡死也。其惡死者。

一者。不令其饑餓困苦死。
二者。不為枷禁杖楚死。
三者。不為怨家讎對死。
四者。不為軍陣相殺死。
五者。不為虎狼惡獸殘害死。
六者。不為毒蛇蚖蠍所中死。
七者。不為水火焚漂死。
八者。不為毒藥所中死。
九者。不為蠱毒害死。
十者。不為狂亂失念死。
十一者。不為山樹崖岸墜落死。
十二者。不為惡人厭魅死。
十三者。不為邪神惡鬼得便死。
十四者。不為惡病纏身死。
十五者。不為非分自害死。

誦持大悲神咒者。不被如是十五種惡死也。得十五種善生者。

一者。所生之處。常逢善王。
二者。常生善國。
三者。常值好時。
四者。常逢善友。
五者。身根常得具足。
六者。道心純熟。
七者。不犯禁戒。
八者。所有眷屬。恩義和順。
九者。資具財食。常得豐足。
十者。恒得他人。恭敬扶接。
十一者。所有財寶。無他劫奪。
十二者。意欲所求。皆悉稱遂。
十三者。龍天善神。恒常擁衛。
十四者。所生之處。見佛聞法。
十五者。所聞正法。悟甚深義。

若有誦持大悲心陀羅尼者。得如是等十五種善生也。一切天人。應常誦持。勿生懈怠。觀世音菩薩說是語已。於眾會前。合掌正住。於諸眾生。起大悲心。開顏含笑。即說如是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神妙章句。

陀羅尼曰。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唎耶。婆盧羯帝爍缽囉耶。菩提薩埵婆耶。摩訶薩埵婆耶。摩訶迦盧尼迦耶。唵。薩皤囉罰曳。數怛那怛寫。南無悉吉利埵伊蒙阿利耶。婆盧吉帝室佛囉楞馱婆。南無那囉謹墀。醯唎摩訶皤哆沙咩。薩婆阿他豆輸朋。阿逝孕。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多那摩婆伽。摩罰特豆。怛姪他。唵阿婆盧醯。盧迦帝。迦羅帝。夷醯唎。摩訶菩提薩埵。薩婆薩婆。摩囉摩囉。摩醯摩醯唎馱孕。俱盧俱盧羯蒙。度盧度盧罰闍耶帝。摩訶罰闍耶帝。陀羅陀羅。地利尼。室佛囉耶。遮羅遮羅。摩摩罰摩囉。穆帝隸。伊醯移醯。室那室那。阿囉參佛囉舍利。罰沙罰參。佛囉舍耶。呼盧呼盧摩囉。呼盧呼盧醯利。娑囉娑囉。悉利悉利。蘇嚧蘇嚧。菩提夜菩提夜。菩馱夜菩馱夜。彌帝利夜。那囉謹墀。地利瑟尼那。婆夜摩那。娑婆訶。悉陀夜。娑婆訶。摩訶悉陀夜。娑婆訶。悉陀喻藝。室皤囉夜。娑婆訶。那囉謹墀。娑婆訶。摩囉那囉。娑婆訶。悉囉僧阿穆佉耶。娑婆訶。娑婆摩訶阿悉陀夜。娑婆訶。者吉囉阿悉陀夜。娑婆訶。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訶。那囉謹墀皤伽囉耶。娑婆訶。摩婆利勝羯囉耶。娑婆訶。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唎耶。婆嚧吉帝。爍皤囉夜。娑婆訶。唵。悉殿都。漫多囉。跋陀耶。娑婆訶。

觀世音菩薩說此咒已。大地六變震動。天雨寶華。繽紛而下。十方諸佛。悉皆歡喜。天魔外道。恐怖毛豎。一切眾會。皆獲果證。或得須陀洹果。或得斯陀含果。或得阿那含果。或得阿羅漢果。或得一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乃至十地者。無量眾生。發菩提心。

爾時。大梵天王從座而起。整理衣服。合掌恭敬。白觀世音菩薩言。善哉大士。我從昔來。經無量佛會。聞種種法。種種陀羅尼。未曾聞說如此無礙大悲心大悲陀羅尼神妙章句。惟願大士。為我說此陀羅尼形貌狀相。我等大眾。願樂欲聞。

觀世音菩薩告梵王言。汝為方便利益一切眾生故。作如是問。汝今善聽。吾為汝等略說少耳。

觀世音菩薩言。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無為心是。無染著心是。空觀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無雜亂心是。無見取心是。無上菩提心是。當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羅尼相貌。汝當依此而修行之。大梵王言。我等大眾。今始識此陀羅尼相貌。從今受持。不敢忘失。

觀世音言。若善男子。善女人。誦持此神咒者。發廣大菩提心。誓度一切眾生。身持齋戒。於諸眾生。起平等心。常誦此咒。莫令斷絕。住於淨室。澡浴清淨。著淨衣服。懸旛燃燈。香華百味飲食。以用供養。制心一處。更莫異緣。如法誦持。是時當有日光菩薩。月光菩薩。與無量神仙。來為作證。益其效驗。

我時當以千眼照見。千手護持。從是以往。所有世間經書。悉能受持。一切外道法術。韋陀典籍。亦能通達。誦持此神咒者。世間八萬四千種病。悉皆治之。無不差者。

亦能使令一切鬼神。降諸天魔。制諸外道。若在山野。誦經坐禪。有諸山精雜魅魍魎鬼神。橫相惱亂。心不安定者。誦此咒一遍。是諸鬼神。悉皆被縛也。

若能如法誦持。於諸眾生。起慈悲心者。我時當敕一切善神龍王金剛密跡。常隨衛護。不離其側。如護眼睛。如護己命。說偈勅曰。

我遣密跡金剛士。烏芻君荼鴦俱尸。
八部力士賞迦羅。常當擁護受持者。
我遣摩醯那羅延。金毗羅陀迦毗羅。常當擁護受持者。
我遣婆馺娑樓羅。滿善車缽真陀羅。常當擁護受持者。
我遣薩遮摩和羅。鳩闌單吒半衹羅。常當擁護受持者。
我遣畢婆伽羅王。應德毗多薩和羅。常當擁護受持者。
我遣梵摩三缽羅。五部淨居炎摩羅。常當擁護受持者。
我遣釋王三十三。大辯功德婆怛那。常當擁護受持者。
我遣提頭賴吒王。神母女等大力眾。常當擁護受持者。
我遣毗樓勒叉王。毗樓博叉毗沙門。常當擁護受持者。
我遣金色孔雀王。二十八部大仙眾。常當擁護受持者。
我遣摩尼跋陀羅。散支大將弗羅婆。常當擁護受持者。
我遣難陀跋難陀。婆伽羅龍伊缽羅。常當擁護受持者。
我遣修羅乾闥婆。迦樓緊那摩睺羅。常當擁護受持者。
我遣水火雷電神。鳩槃荼王毗舍闍。常當擁護受持者。

是諸善神。及神龍王。神母女等。各有五百眷屬。大力夜叉。常隨擁護誦持大悲神咒者。

其人若在空山曠野。獨宿孤眠。是諸善神。番代宿衛。辟除災障。若在深山。迷失道路。誦此咒故。善神龍王。化作善人。示其正道。若在山林曠野。乏少水火。龍王護故。化出水火。觀世音菩薩。復為誦持者。說消除災禍清涼之偈。

若行曠野山澤中。逢值虎狼諸惡獸。
蛇蚖精魅魍魎鬼。聞誦此咒莫能害。

若行江湖滄海間。毒蛇蛟龍摩竭獸。
夜叉羅剎魚黿鱉。聞誦此咒自藏隱。

若逢軍陣賊圍繞。或被惡人奪財寶。
至誠稱誦大悲咒。彼起慈心復道歸。

若為王官收錄身。囹圄禁閉杻枷鎖。
至誠稱誦大悲咒。官自開恩釋放還。

若入野道蠱毒家。飲食有藥欲相害。
至誠稱誦大悲咒。毒藥變成甘露漿。

女人臨難生產時。邪魔遮障苦難忍。
至心稱誦大悲咒。鬼神退散安樂生。

惡龍疫鬼行毒氣。熱病侵陵命欲終。
至心稱誦大悲咒。疫病消除壽命長。

龍鬼流行諸毒腫。癰瘡膿血痛叵堪。
至心稱誦大悲咒。三唾毒腫隨口消。

眾生濁惡起不善。厭魅咒咀結怨讎。
至心稱誦大悲咒。厭魅還著於本人。

惡生濁亂法滅時。婬欲火盛心迷倒。
棄背妻婿外貪染。晝夜邪思無暫停。

若能稱誦大悲咒。婬欲火滅邪心除。
我若廣讚咒功力。一劫稱揚無盡期。

爾時觀世音菩薩告梵天言。誦此咒五遍。取五色線作索。咒二十一遍。結作二十一結。繫項。此陀羅尼是過去九十九億恒河沙諸佛所說。

彼等諸佛。為諸行人修行六度未滿足者。速令滿足故。未發菩提心者。速令發心故。若聲聞人未證果者。速令證故。若三千大千世界內。諸神仙人未發無上菩提心者。速令發心故。若諸眾生未得大乘信根者。以此陀羅尼威神力故。令其大乘種子法芽增長。以我方便慈悲力故。令其所須。皆得成辦。

又三千大千世界。幽隱闇處。三塗眾生。聞我此咒。皆得離苦。有諸菩薩未階初住者。速令得故。乃至令得十住地故。又令得到佛地故。自然成就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若聲聞人。聞此陀羅尼。一經耳者。修行書寫此陀羅尼者。以質直心如法而住者。四沙門果。不求自得。若三千大千世界內。山河石壁。四大海水。能令湧沸。須彌山及鐵圍山。能令搖動。又令碎如微塵。其中眾生。悉令發無上菩提心。

若諸眾生現世求願者。於三七日。淨持齋戒。誦此陀羅尼。必果所願。從生死際。至生死際。一切惡業。並皆滅盡。三千大千世界內。一切諸佛菩薩。梵釋四天王。神仙龍王。悉皆證知。

若諸天人誦持此陀羅尼者。其人若在江河大海中沐浴。其中眾生。得此人沐身之水。霑著其身。一切惡業重罪。悉皆消滅。即得轉生他方淨土。蓮華化生。不受胎身溼卵之身。何況受持讀誦者。若誦持者。行於道路。大風時來。吹此人身毛髮衣服。餘風下過。諸類眾生。得其人飄身風吹著衣者。一切重障惡業。並皆滅盡。更不受三惡道報。常生佛前。當知受持者。福德果報不可思議。

誦持此陀羅尼者。口中所出言音。若善若惡。一切天魔外道。天龍鬼神聞者。皆是清淨法音。皆於其人起恭敬心。尊重如佛。

誦持此陀羅尼者。當知其人即是佛身藏。九十九億恒河沙諸佛所愛惜故。

當知其人即是光明藏。一切如來光明照故。

當知其人是慈悲藏。恒以陀羅尼救眾生故。

當知其人是妙法藏。普攝一切諸陀羅尼門故。

當知其人是禪定藏。百千三昧皆現前故。

當知其人是虛空藏。常以空慧觀眾生故。

當知其人是無畏藏。龍天善神常護持故。

當知其人是妙語藏。口中陀羅尼音無斷絕故。

當知其人是常住藏。三災惡劫不能壞故。

當知其人是解脫藏。天魔外道不能稽留故。

當知其人是藥王藏。常以陀羅尼療眾生病故。

當知其人是神通藏。遊諸佛國得自在故。其人功德。讚不可盡。

善男子。若復有人。厭世間苦。求長生樂者。在閒淨處。清淨結界。咒衣著。若水。若食。若香。若藥。皆咒一百八遍服。必得長命。

若能如法結界。依法受持。一切成就。其結界法者。取刀。咒二十一遍。劃地為界。或取淨水。咒二十一遍。散著四方為界。或取白芥子。咒二十一遍。擲著四方為界。或以想到處為界。或取淨灰。咒二十一遍為界。或咒五色線二十一遍。圍繞四邊為界。皆得。若能如法受持。自然剋果。

若聞此陀羅尼名字者。尚滅無量劫生死重罪。何況誦持者。若得此神咒誦者。當知其人已曾供養無量諸佛。廣種善根。若能為諸眾生拔其苦難。如法誦持者。當知其人即是具大悲者。成佛不久。所見眾生。皆悉為誦。令彼耳聞。與作菩提因。是人功德無量無邊。讚不可盡。

若能精誠用心。身持齋戒。為一切眾生懺悔先業之罪。亦自懺謝無量劫來種種惡業。口中馺馺誦此陀羅尼。聲聲不絕者。四沙門果。此生即證。其利根有慧觀方便者。十地果位。剋獲不難。何況世間小小福報。所有求願。無不果遂者也。

若欲使鬼者。取野髑髏淨洗。於千眼像前設壇場。以種種香華飲食祭之。日日如是。七日必來現身。隨人使令。若欲使四天王者。咒檀香燒之。由此菩薩大悲願力深重故。亦為此陀羅尼威神廣大故。

佛告阿難。若有國土。災難起時。是土國王。若以正法治國。寬縱人物。不枉眾生。赦諸有過。七日七夜。身心精進。誦持如是大悲心陀羅尼神咒。令彼國土。一切災難悉皆除滅。五穀豐登。萬姓安樂。

又若為於他國怨敵。數(音朔)來侵擾。百姓不安。大臣謀叛。疫氣流行。水旱不調。日月失度。如是種種災難起時。當造千眼大悲心像。面向西方。以種種香華。幢旛寶蓋。或百味飲食。至心供養。

其王又能七日七夜。身心精進。誦持如是陀羅尼神妙章句。外國怨敵。即自降伏。各還政治。不相擾惱。國土相通。慈心相向。王子百官。皆行忠赤。妃后綵女。孝敬向王。諸龍鬼神。擁護其國。雨澤順時。果實豐饒。人民歡樂。

又若家內遇大惡病。百怪競起。鬼神邪魔耗亂其家。惡人橫造口舌。以相謀害。室家大小內外不和者。常向千眼大悲像前。設其壇場。至心念觀世音菩薩。誦此陀羅尼。滿其千遍。如上惡事。悉皆消滅。永得安隱。

阿難白佛言。世尊。此咒名何。云何受持。佛告阿難。如是神咒。有種種名。一名廣大圓滿。一名無礙大悲。一名救苦陀羅尼。一名延壽陀羅尼。一名滅惡趣陀羅尼。一名破惡業障陀羅尼。一名滿願陀羅尼。一名隨心自在陀羅尼。一名速超上地陀羅尼。如是受持。

阿難白佛言。世尊。此菩薩摩訶薩。名字何等。善能宣說如是陀羅尼。佛言。此菩薩名觀世音自在。亦名撚索。亦名千光眼。善男子。此觀世音菩薩。不可思議威神之力。已於過去無量劫中。已作佛竟。號正法明如來。大悲願力。為欲發起一切菩薩。安樂成熟諸眾生故。現作菩薩。

汝等大眾。諸菩薩摩訶薩。梵釋龍神。皆應恭敬。莫生輕慢。一切人天。常須供養。專稱名號。得無量福。滅無量罪。命終往生阿彌陀佛國。

佛告阿難。此觀世音菩薩所說神咒。真實不虛。若欲請此菩薩來。咒拙具羅香三七遍燒。菩薩即來。(註:拙具羅香。安息香也。)

若有貓兒所著者。取弭哩吒那。燒作灰。和淨土泥。捻作貓兒形。於千眼像前。咒鑌鐵刀子一百八遍。段段割之。亦一百八段。遍遍一咒。一稱彼名。即永差不著。(註:弭哩吒那。死貓兒頭骨也。)

若為蠱毒所害者。取藥劫布羅。和拙具羅香。各等分。以井華水一升。和煎。取一升。於千眼像前。咒一百八遍服。即差。(註:藥劫布羅。龍腦香也。)

若為惡蛇蠍所螫者。取乾薑末。咒一七遍。著瘡中。立即除差。

若為惡怨橫相謀害者。取淨土。或麵或蠟。捻作本形。於千眼像前。咒鑌鐵刀一百八遍。一咒一截。一稱彼名。燒盡一百八段。彼即歡喜。終身厚重相愛敬。

若有患眼睛壞者。若青盲眼暗者。若白暈赤膜無光明者。取訶梨勒果。菴摩勒果。鞞醯勒果。三種各一顆。搗破細研。當研時。惟須護淨。莫使新產婦人及豬狗見。口中念佛。以白蜜若人乳汁和。封眼中著。其人乳。要須男孩子母乳。女母乳不成。其藥和竟。還須千眼像前。咒一百八遍。著眼中滿七日。在深室慎風。眼睛還生。青盲白暈者。光奇盛也。

若患瘧病者。取虎豹豺狼皮。咒三七遍。披著身上。即差。師子皮最上。

若被蛇螫。取被螫人結聹。咒三七遍。著瘡中。即差。(註:聹。耳中垢也。)

若患惡瘧入心。悶絕欲死者。取桃膠一顆。大小亦如桃顆。清水一升和。煎取半升。咒七遍。頓服盡。即差。其藥莫使婦人煎。

若患傳屍鬼氣。伏屍連病者。取拙具羅香。咒三七遍。燒薰鼻孔中。又取七丸如兔糞。咒三七遍吞。即差。慎酒肉五辛及惡罵。若取摩那屎羅。和白芥子印成鹽。咒三七遍。於病兒床下燒。其作病兒。即魔掣迸走。不敢住也。(註:摩那屎羅。雄黃也。)

若患耳聾者。咒胡麻油著耳中。即差。

若患一邊偏風。耳鼻不通。手腳不隨者。取胡麻油。煎青木香。咒三七遍。摩拭身上。永得除差。又方。取純牛酥。咒三七遍摩。亦差。

若患難產者。取胡麻油。咒三七遍。摩產婦臍中。及玉門中。即易生。

若婦人懷妊。子死腹中。取阿波木利伽草一大兩。清水二升和。煎取一升。咒三七遍服。即出。一無苦痛。胎衣不出者。亦服此藥。即差。(註:阿波木利伽草。牛膝草也。)

若卒患心痛不可忍者。名遁屍疰。取君柱魯香。乳頭成者一顆。咒三七遍。口中嚼咽。不限多少。令變吐。即差。慎五辛酒肉。(註:君柱魯香。薰陸香也。)

若被火燒瘡。取熱瞿摩夷。咒三七遍。塗瘡上。即差。(註:熱瞿摩夷。烏牛屎也。)

若患蛔蟲齩心。取骨魯木遮半升。咒三七遍服。即差。重者一升。蟲如綟索出來。(註:骨魯木遮。白馬尿也。)

若患丁瘡者。取凌霄葉。擣取汁。咒三七遍。瀝著瘡上。即拔根出。立差。(註:凌霄葉。即紫葳葉。)

若患蠅螫眼中。骨魯怛怯濾取汁。咒三七遍。夜臥著眼中。即差。(註:骨魯怛怯。新驢屎也。)

若患腹中痛。和井華水。和印成鹽三七顆。咒三七遍。服半升。即差。

若患赤眼者。及眼中有努肉。及有翳者。取奢奢彌葉。擣濾取汁。咒三七遍。浸青錢一宿。更咒七遍。著眼中。即差。(註:奢奢彌葉。枸杞葉也。)

若患畏夜不安。恐怖出入驚怕者。取白線作索。咒三七遍。作二十一結。繫項。恐怖即除。非但除怖。亦得滅罪。

若家內橫起災難者。取石榴枝。寸截一千八段。兩頭塗酥酪蜜。一咒一燒。盡千八遍。一切災難。悉皆除滅。要在佛前作之。

若取白菖蒲。咒三七遍。繫著右臂上。一切鬥處。論義處。皆得勝他。

若取奢奢彌葉枝柯寸截。兩頭塗真牛酥。白蜜牛酥。一咒一燒。盡一千八段。日別三時。時別一千八遍。滿七日。咒師自悟通智也。

若欲降伏大力鬼神者。取阿唎瑟迦柴。咒七七遍。火中燒。還須塗酥酪蜜。須要於大悲心像前作之。(註:阿唎瑟迦柴。木患子也。)

若取胡嚧遮那一大兩。著瑠璃瓶中。置大悲心像前。咒一百八遍。塗身點額。一切天龍鬼神。人及非人。皆悉歡喜也。(註:胡嚧遮那。牛黃也。)

若有身被枷鎖者。取白鴿糞。咒一百八遍。塗於手上。用摩枷鎖。枷鎖自脫也。

若有夫婦不和。狀如水火者。取鴛鴦尾。於大悲心像前。咒一千八遍。帶彼。即終身歡喜相愛敬。

若有被蟲食田苗。及五果子者。取淨灰淨沙。或淨水。咒三七遍。散田苗四邊。蟲即退散也。果樹兼咒水。灑著樹上。蟲不敢食果也。

佛告阿難。若為富饒種種珍寶資具者。當於如意珠手。
若為種種不安。求安隱者。當於羂索手。
若為腹中諸病者。當於寶缽手。
若為降伏一切魍魎鬼神者。當於寶劍手。
若為降伏一切天魔神者。當於跋折羅手。
若為摧伏一切怨敵者。當於金剛杵手。
若為一切處。怖畏不安者。當於施無畏手。
若為眼闇無光明者。當於日精摩尼手。
若為熱毒病求清涼者。當於月精摩尼手。
若為榮官益職者。當於寶弓手。
若為諸善朋友早相逢者。當於寶箭手。
若為身上種種病者。當於楊枝手。
若為除身上惡障難者。當於白拂手。
若為一切善和眷屬者。當於寶瓶手。
若為辟除一切虎狼豺豹諸惡獸者。當於旁牌手。
若為一切時處。好離官難者。當於鉞斧手。
若為男女僕使者。當於玉環手。
若為種種功德者。當於白蓮華手。
若為欲得往生十方淨土者。當於青蓮華手。
若為大智慧者。當於寶鏡手。
若為面見十方一切諸佛者。當於紫蓮華手。
若為地中伏藏者。當於寶篋手。
若為仙道者。當於五色雲手。
若為生梵天者。當於軍持手。
若為往生諸天宮者。當於紅蓮華手。
若為辟除他方逆賊者。當於寶戟手。
若為召呼一切諸天善神者。當於寶螺手。
若為使令一切鬼神者。當於髑髏杖手。
若為十方諸佛速來授手者。當於數珠手。
若為成就一切上妙梵音聲者。當於寶鐸手。
若為口業辭辯巧妙者。當於寶印手。
若為善神龍王常來擁護者。當於俱尸鐵鉤手。
若為慈悲覆護一切眾生者。當於錫杖手。
若為一切眾生常相恭敬愛念者。當於合掌手。
若為生生之處不離諸佛邊者。當於化佛手。
若為生生世世常在佛宮殿中。不處胎藏中受身者。當於化宮殿手。
若為多聞廣學者。當於寶經手。
若為從今身至佛身。菩提心常不退轉者。當於不退金輪手。
若為十方諸佛速來摩頂授記者。當於頂上化佛手。
若為果蓏諸穀稼者。當於葡萄手。

如是可求之法。有其千條。今粗略說少耳。

日光菩薩。為受持大悲心陀羅尼者。說大神咒而擁護之。
南無勃陀瞿那迷。南無達摩莫訶低。南無僧伽多夜泥。底哩部畢薩咄檐納摩。

誦此咒滅一切罪。亦能辟魔。及除天災。若誦一遍。禮佛一拜。如是日別三時。誦咒禮佛。未來之世。所受身處。當得一一相貌端正。可喜果報。

月光菩薩。亦復為諸行人。說陀羅尼咒而擁護之。
深低帝屠蘇吒。阿若蜜帝烏都吒。深耆吒。波賴帝。耶彌若吒烏都吒。拘羅帝吒耆摩吒。沙婆訶。

誦此咒五遍。取五色線做咒索。痛處繫。此咒乃是過去四十恒河沙諸佛所說。我今亦說。為諸行人作擁護故。除一切障難故。除一切惡病痛故。成就一切諸善法故。遠離一切諸怖畏故。

佛告阿難。汝當深心清淨。受持此陀羅尼。廣宣流布於閻浮提。莫令斷絕。此陀羅尼。能大利益三界眾生。一切患苦縈身者。以此陀羅尼治之。無有不差者。此大神咒。咒乾枯樹。尚得生枝柯華果。何況有情有識眾生。身有病患。治之不差者。必無是處。

善男子。此陀羅尼威神之力。不可思議。不可思議。歎莫能盡。若不過去久遠已來。廣種善根。乃至名字不可得聞。何況得見。汝等大眾。天人龍神。聞我讚歎。皆應隨喜。

若有謗此咒者。即為謗彼九十九億恒河沙諸佛。若於此陀羅尼生疑不信者。當知其人永失大利。百千萬劫。常淪惡趣。無有出期。常不見佛。不聞法。不 覩僧。

一切眾會菩薩摩訶薩。金剛密跡。梵釋四王。天龍鬼神。聞佛如來讚歎此陀羅尼。皆悉歡喜。奉教修行。

迴向文: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瞭,
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其他利益
據《大悲心陀羅尼經》經文的記載,讀誦大悲心咒者可有其他如下利益:
1、臨命終時十方諸佛皆來授手。欲生何等佛土,隨願皆得往生。
2、不墮三惡道。能生諸佛國。得無量三昧辯才。
3、誦持大悲神咒者,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為大悲心陀羅尼也,唯除不善、除不至誠。
4、若諸眾生侵損常住飲食財物,千佛出世不通懺悔,縱懺亦不除滅,今誦大悲神咒即得除滅。若侵損、食用常住飲食、財物,要對十方師懺謝,然始除滅。
5、對咒生疑者
對大悲咒生疑者不能滅罪,但因閱讀大悲咒任可得菩提之因。
“ 今誦大悲陀羅尼時,十方師即來為作證明,一切罪障悉皆消滅,一切十惡、五逆、謗人、謗法、破齋、破戒、破塔、壞寺、偷僧衹物、污淨梵行,如是等一切惡業重罪,悉皆滅盡。唯除一事,於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輕業亦不得滅,何況重罪;雖不即滅重罪,猶能遠作菩提之因。若有誦持大悲心陀羅尼者,得如是等功德利益也,一切天人應常誦持勿生懈怠。


版本还原

表1:《大悲咒》略本原始面貌此表78句《大悲咒》为伽梵达摩译本原貌,现今流行本为84句增改本,其中加方框部分为后期增改变化之处。(校勘: [16] 表2:完整版《大悲咒》梵文还原构建此表根据《大悲咒》广中略三种版本间的共性、差异和纽带关系,而作整理构建。(校勘: [16] 表1、表2的对照表中,相应区域的加粗字体,为中文和梵文间能够相互对应吻合之处。

表1《大悲咒》略本原始面貌表2完整版《大悲咒》梵本还原构建
01 南无 喝啰怛那 哆啰夜耶namo ratna trayāya / 皈依 三 宝 /
02 南无 阿唎耶03 婆卢羯帝 烁钵啰耶namaḥ āryāvalokiteśvarāya / 皈依 圣 观自在 /
04 菩提萨埵婆耶05 摩诃萨埵婆耶06 摩诃迦卢尼迦耶bodhisattvāya / mahā sattvāya / 菩萨 / 摩诃萨 /mahā kāruṇikāya / 大 悲 /
07 tadythā oṃ / 即说 唵 /
sarva bandhana cchedana karāya / 一切 禁缚 断除 能令 /sarva bhava samudro cchoṣaṇa karāya / 一切 三有 海 枯竭 能令 /sarva vy-ādhi pra-śamana karāya / 一切 疾病 除灭 能令 /sarva ty upa-drava vi-nāśana karāya / 一切 如是 灾难 毁坏 能令 /
08 萨皤罚曳09 数怛那怛写10 南无悉吉 [29]  埵 伊蒙阿唎耶11 婆卢吉帝 室佛驮婆 [30] 12 南无 那啰谨墀13 醯唎摩 [31]  皤哆沙咩sarva bhayeṣu trāṇa karāya / (于)一切 畏怖 救护 能令 /tasya namas-kṛtvāimaṃ āryāvalokiteśvara / 彼(的)礼敬 于此 圣 观自在 /tava nīlakaṇṭha nāma hṛdayam āvarta yiṣyāmi / 勇 青颈 名号/真言 心 旋复 说 /
14 萨婆阿陁豆输朋 [32] 15  [33] sarvārtha sādhanaṃ śubhaṃ ajeyāṃ / 一切 利益 成就 净妙 不败 /
16 萨婆 [34-35]  那摩婆伽17 摩 [36] sarva bhūtānāṃ bhava(婆摩)mārge(摩伽)一切 鬼神 三有 道vi- śodhakaṃ / 清净
18 怛侄他19 [37]  阿婆卢醯20 卢迦帝21 迦啰帝tadyathā 即说咒曰oṃāloke āloke matilokāti-krānte / 光明 光明 智慧 世间 出离 /
22 夷醯23 摩诃菩提萨埵24 萨婆萨婆he he hare / mahā bodhisattva / 唯 唯 狮子 / 大 菩萨 /he bodisatva / he mahā bodhisattva / 唯 菩萨 / 唯 大 菩萨 /he priya bodhisatva / 唯 敬爱 菩萨 /
25 摩啰摩啰26 摩 [38]  摩醯 唎驮孕he kāruṇika smara smara hṛdayaṃ / 唯 悲 忆念 忆念 心 /
he he hare / āryāvalokiteśvarā maheśvara / 唯 唯 狮子 / 圣 观自在 大 自在 /parama maitra citta / mahā kāruṇika / 最胜 慈愍 心 / 大 悲 /
27俱卢 羯蒙 [39] kuru kuru karmaṃ / sādhaya sādhaya vidyāṃ / 行 行 事业 / 成就 成就 明处 /
dehi dehi me varaṃ kamaṃ 赐予 赐予 我 要 去gama vihaṃgama vigama / 去 在空中移动 远离 /
28 度卢度卢 罚阇耶帝29 摩诃罚阇耶帝siddha yogeśvara / dhuru dhuru / 成就 瑜伽 自在 / … /vīryante / mahā vīryante / 精进 / 大 精进 /
30 陀啰陀啰31 地唎尼32 室佛啰dhara dhara dharendreśvarā / 奉持 奉持 奉持 咒 自在 /
33 遮啰遮啰34 么么 摩啰 [40] 35 穆帝隶cala cala / vi-mala / amala / mūrte / 动 动 / 无垢 / 离垢 / 行相 /
āryāvalokiteśvara jina 圣 观自在 大觉kṛṣṇā jaṭā mukuṭā laṃkṛta śarīra / 黑色 髻 冠 庄严 身相 /lamba / pra-lmaba / vi-lamba /(璎珞)垂下 / 下垂 / 垂 /mahā siddha vidyā dhara / bala bala / mahā bala / 大 成就 明 持 / 力 力 / 大 力 /mala mala mahā mala / cala cala mahā cala / 垢 垢 大 垢 / 动 动 大 动 /
36 伊醯伊醯37 室那室那kṛṣṇa pakṣa / kṛṣṇa(室那)varṇa / kṛṣṇa(室那)pāśa / 黑 羽 / 黑 行色 / 黑 绢索 /nir-ghātana / he padma hasta / 破除 / 唯 莲花 手 /cara cara niśā-careśvara / kṛṣṇa sarpa kṛta yajñopavīta / 行 行 夜行 自在 / 黑 蛇 作 绳 /ehyehi(伊醯伊醯)mahā vārāha mukha / 善来善来 大 猪 面 /
tripura dahaneśvara / 三城 燃烧 自在(者)/nārāyaṇa rūpa bala vega dhāri / 那罗延 行色 力 迅速 持 /
38 阿啰嘇 佛啰舍利39 罚沙罚嘇40 佛啰舍 [41] 41 呼卢呼卢摩啰42 呼卢 [42]  醯利he nīlakaṇṭha / he mahā halāhala viṣa nir-jita / 唯 青颈 / 唯 大 剧毒 毒 降伏(者)/lokasya rāga viṣavi-nāśana / 世间的 贪 毒 除去 /dveṣaviṣa vi-nāśana / moha viṣa vi-nāśana / 嗔 毒 除去 / 痴 毒 除去 /nir-mokṣaṇa / hulu hulu mālā / 解脱 / 速疾 速疾 鬘hulu hare /
mahā padma nābha / 大 莲花 中央 /
43 娑啰娑啰44 悉唎悉唎45 苏嚧苏嚧sara sara / siri siri / suru suru
46 菩提夜 菩提夜47 菩驮夜 菩驮夜48 弥帝唎夜bodhya bodhya / 觉悟 觉悟bodhaya bodhaya / 觉知 觉知maitreya / 勇
49 那啰谨墀nīlakaṇṭha / ehyehi vāma sthita siṅha mukha / 青颈 / 善来善来 左 安住 狮子 面 /
hasa hasa / muñca muñca / 笑 笑 / 得解脱 得解脱 /mahāṭṭaṭṭa-hāsaṃ nir-nādini / 大 呵呵笑 声 /ehyehi bho bhoi / mahā siddha yogeśvara / 善来善来 … / 大 成就 瑜伽 自在(者)/bhaṇa bhaṇa vācan / sādhaya sādhaya vidyāṃ / 说 说 言语 / 成就 成就 明处 /smara smara tāṃ / bhagavantam / lokita viloki taṃ / 忆念 忆念 … / 唯 世尊 / 世间 一瞥 … /
50 利瑟尼那 [43] tathāgataṃ / dadāhi me darśanaṃ / kāmasva darśanaṃ / 世尊 / 施于 我 见 乐的 (令)见 /
51 波夜摩那52 娑婆诃pra-hlādaya manaḥ svāhā / 清净(令)意 圆满 /
53 悉陀夜54 娑婆诃siddhāya svāhā / 成就 圆满 /
55 摩诃悉陀夜 [44] mahā siddhāya svāhā / 大 成就 圆满 /
56 悉陀喻艺57 室皤啰 [45] 58 娑婆诃siddhā yogeśvarāyasvāhā / 成就 瑜伽 自在 圆满 /
59 那啰谨墀60 娑婆诃nīlakaṇṭhāya svāhā / 青颈 圆满
61 摩啰那啰 [46] 62 悉啰僧 穆佉耶 [47] 63 娑婆诃vārāha mukhāya svāhā / 猪 面 圆满 /mahā-nara siṃha-mukhāya svāhā / 大 人 狮子 面 圆满 /
siddha vidyā dharāya svāhā / 成就 明 持 圆满 /
64 ( )婆摩( ) [48]  悉陀夜 [49] 65 娑婆诃padma hastāya svāhā / mahā padma hastāya svāhā / 莲花 手 圆满 / 大 莲花 手 圆满 /
vajra hastāya svāhā / mahā vajra hastāya svāhā / 金刚 手 圆满 / 大 金刚 手 圆满 /kṛṣṇa sarpa kṛta yajñopavīta svāhā / 黑 蛇 作 绳 圆满 /mahā kāla makuṭa dharāya svāhā / 大 青色 冠 持 圆满 /
66 者吉啰 阿陀夜67 娑婆诃cakrāyudha dharāya svāhā / 轮 器杖 持 圆满 /
śaṅkha śabda nir-nādana karāya svāhā / 法螺 声 吼 能令 圆满 / (对应在72 73)bodhana karkarāya svāhā / 觉知 能令 圆满 /
68  [50]  摩 羯悉陀夜69 娑婆诃vāma skandha deśasthita kṛṣṇa-ajināya svāhā / 左 肩 处 安住 黑 鹿皮 圆满 /
70 那啰谨墀 皤伽啰耶71 娑婆诃vyāghra carma ni-vāsanāya svāhā / 虎 皮 裙 圆满 /
72 摩婆利 胜羯啰夜73 娑婆诃
lokeśvarāya svāhā / 世间自在 圆满 /mahā-lokeśvarāya svāhā / 大 世间自在 圆满 /sarva siddheśvarāya svāhā / 一切 成就自在 圆满 /rakṣa rakṣa māṃ svāhā / 守护 守护 … 圆满 /kuru rakṣa mūrtīnāṃ svāhā / 行 守护 身体 圆满 /
74 南无 喝啰怛那 哆啰夜耶namo ratna trayāya / 皈依 三 宝 /
75 南无 阿唎耶76 婆嚧吉帝77 烁皤啰夜namaḥ āryāvalokiteśvarāya / 皈依 圣 观自在 /
bodhisattvāya / mahā sattvāya / mahā kāruṇikāya / 菩萨 / 摩诃萨 / 大 悲 /
78 娑婆诃
[51] siddhyantu me mantra padāya svāhā // 令我成就 真言 句 圆满 //

大悲咒的由來
大悲咒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悲心、無上菩提心、以及濟世渡人、開悟無上正等正覺的重要口訣。其中句句大願,願願著力。大悲咒是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經」中的主要部份,共有八十四句,其詳名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大悲神咒」其得名由來是佛陀告訴阿難尊者說:「如是神咒有種種名,一名廣大圓滿、一名無礙大悲、一名救苦陀羅尼、一名延壽陀羅尼、一名滅惡趣陀羅尼、一名破惡業障陀羅尼、一名滿願陀羅尼、一名隨心自在陀羅尼、一名速超上地陀羅尼。」觀世音菩薩之所以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因由是:當觀世音菩薩還在千光王靜住如來的佛土修行時,靜住如來特為他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並且對他說:「善男子!汝當持此心咒,普為未來惡世一切眾生作大利樂。」當時的觀世音菩薩聽完此咒後,即由初地證到第八地(不動地)。於是發出誓願說:「如我當來之世能利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如此發願後,果真頓時身生千手千眼,並且十方大地為之震動,十方諸佛亦都放出無量光明,遍照十方的無邊世界。觀世音菩薩曾在佛陀處發誓說:「如果諸人天誠心念我名者,亦應念本師阿彌陀如來名,然後誦此陀羅尼神咒。如一夜能持誦五遍,則能除滅百千萬億劫生死重罪。如果諸人天誦持大悲章句者,即於臨命終時,十方諸佛皆來授手接引,並且隨其所願往生諸佛國土。如果諸人天誦持大悲咒者,得十五種善生,不受十五種惡死。諸人天誦持大悲咒者,行於道路,大風來時,吹此人毛髮衣服,餘風下過諸類眾生,得其人飄身風,吹著身者,一切重罪惡業悉皆滅盡,不受三惡道報,常生佛前,當知受持者福德果報不可思議。

大悲咒翻譯
(註:大悲咒共含八十四句咒語,以下所述為每句咒語的作用。我們只要虔敬的唸,就能啟動所有的作用,並且隨著信心的強弱與清淨的程度,而感受不同程度的作用。)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皈依禮敬十方無盡佛、法、僧三寶)、南無阿唎耶、婆盧羯帝爍囉耶、菩提薩埵婆耶、摩訶薩埵婆耶(皈依禮敬淨潔的聖者,自在觀世音菩薩,遠離惡法)、摩訶迦盧尼迦耶(虔敬接存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心)、唵(發願皈依)、薩皤囉罰曳(自在聖尊|千光王靜住如來)、數怛那怛寫(虔敬接存聖尊的教法及加持)、南無悉吉埵伊蒙阿唎耶(皈命光明自在的本性)、婆盧吉帝室佛囉楞馱婆(讓這個自在的本性,成為觀世音菩薩行大悲善業的處所)、南無那囉謹墀(融入這賢德博愛的無上菩提心之中)、醯唎摩訶皤哆沙咩(使心無染著長放光明)、薩婆阿他豆輸朋(願光明常照所覺知一切六道眾生,使其同沾甘露法雨)、阿逝孕(使善者得到加持而惡者立即懺悔)、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哆那摩婆伽(觀世音菩薩以無邊的佛法,平等護持眾生並救渡一切有緣者。註:誦持大悲咒就是最有緣的人,因為大悲咒是觀世音菩薩成道的關鍵,大悲咒是觀世音菩薩的一切願力與法力之總持。)、摩罰特豆(願菩薩護持我天親世友使其皆悉成就)、怛姪他(菩薩一切心法、智慧、手印之總持)、唵阿婆盧醯、盧迦帝、迦羅帝、夷醯唎、摩訶菩提薩埵(以此總持願力,讓誦持大悲咒者與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自在隨緣救苦救難的法力,直接相應,並受此法力之護持)、薩婆薩婆(這些法力悉皆平等無有高下)、摩囉摩囉(如意自在)、摩醯摩醯唎馱孕(使修持者即時自在,並獲蓮花寶座)、俱盧俱盧羯蒙(使修持者發菩提心,樂植善本)、度盧度盧罰闍耶帝(使修持者堅定信念,達定淨的境界而生死自在)、摩訶罰闍耶帝(立即從輪迴中解脫)、陀囉陀囉(不隨惡世習氣流轉,心即清淨自然,升入諸梵天中)、地唎尼(使修持者無論男女皆得渡化)、室佛囉耶(而達到自在圓融,大放光明的境界)、遮囉遮囉(菩薩的法力願力有如法雷一般,大悲之心感動一切世界)、麼麼罰摩囉(這種善念破除一切惡業障道)、穆帝隸(使修持者得清淨心)、伊醯伊醯(安定而自然)、室那室那(進而道心堅定,住不退轉境而生大智慧)、阿囉佛囉舍利(能於法自在而成法王,與佛智慧等齊無有差別)、罰沙罰(只要耐心修持,捨去執著,就能啟發真正的喜樂)、佛囉舍耶(而自在的與十方諸佛相處)、呼盧呼盧摩囉(神通如意)、呼盧呼盧醯利(處一切相而自在)、娑囉娑囉(菩薩的加持法力,堅定不移)、悉唎悉唎(愛護眾生,決不捨棄)、蘇嚧蘇嚧(遍灑甘露,利樂眾生)、菩提夜菩提夜(日以繼夜,不曾間斷)、菩馱夜菩馱夜(不分人我,一切平等)、彌帝唎夜(這種慈悲心,廣大無有邊際)、那囉謹墀(平等博愛)、地利瑟尼那(只要堅定的拿起慧劍,斬斷煩惱與戲論,清心修持)、婆夜摩那(立得歡喜)、娑婆訶(處一切處吉祥無災,而成就大自在)、悉陀夜(菩薩廣大無邊的道法)、娑婆訶(令修持眾生皆能處一切處吉祥無災,而成就大自在的真言)、摩訶悉陀夜、娑婆訶、悉陀喻藝、室皤囉夜、娑婆訶(無盡虛空修持天人,悉得成就大自在的真言)、那囉謹墀、娑婆訶(以平等博愛的法力,令修持眾生皆能成就大自在的真言)、摩囉那囉、娑婆訶(以無比堅定的、實在的法力,令修持眾生皆能成就大自在的真言)、悉囉僧阿穆佉耶、娑婆訶(菩薩與眾生融為一體,使修持眾生皆能成就大自在的真言)、娑婆摩訶阿悉陀夜、娑婆訶(不厭其煩的以各種方式,為眾生演說上乘佛法,使修持眾生皆能成就大自在的真言)、者吉囉阿悉陀夜、娑婆訶(以金剛法力化解一切怨習魔氣,使修持眾生皆能成就大自在的真言)、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訶(菩薩坐於蓮花寶座之上,大放光明,使修持眾生皆能成就大自在的真言)、那囉謹墀皤伽囉耶、娑婆訶(大慈大悲聖觀世音菩薩,親令修持眾生皆能成就大自在的真言)、摩婆利勝羯囉夜、娑婆訶(觀世音菩薩現千手千眼,遍照法界,使修持眾生皆能成就大自在的真言)、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皈依禮敬十方無盡佛法僧三寶)、南無阿利耶、婆羅吉帝、爍皤囉夜、娑婆訶(皈依禮敬淨潔的聖者,自在觀世音菩薩,而成就大自在的真言)、唵悉殿都、漫多囉、跋陀耶、娑婆訶(菩薩以無比的法力與願力,加持灌頂,使修持眾生眼耳鼻舌身意皆得清淨自在,而無生老病死苦,悉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真言。)

大悲咒全文概述:

皈依三宝,皈依大悲度世的观世音菩萨。

世间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众生,要誓愿宣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救苦救难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烦恼,了悟真实光明。

皈依於大慈大悲、随心自在的观世菩萨。祈求一切圆满,不受一切鬼卒的侵害。

皈命於为观世音菩萨请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的本尊——千光王静住如来。能得清净圆明的光辉,能除无明罣碍的烦恼,要修得无上的功德,方不致沈沦在无边执著的苦海之中。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常以诸佛菩萨的化身,悠游於大千世界,密放神通,随缘化度,一如菩萨显化的狮子王法身,引导有缘众生远离罪恶,忘却生死烦恼,皈向真实光明。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以清净无垢圣洁莲华的法身,顺时顺教,使众生了悟佛因。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对於流布毒害众生的贪、瞋、痴三魔,更以严峻大力的法身予以降伏,使修持众生得能清净,菩萨更以清净莲华,显现慈悲,扬洒甘露,救度众生脱离苦难。只是娑婆世界众生,常习於十恶之苦,不知自觉,不肯脱离,使行诸利乐的菩萨,常要忍受怨嫉烦恼。然而菩萨慈悲,为救众生痴迷,复显化明王法身,以无上智慧破解烦恼业障,远离一切恐怖危难。

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显化之诸般法相,常在众生之中,随缘随现,使众生忆佛念佛,迷途知悟。

为使众生早日皈依欢喜圆满,无为虚空的涅盘世界,菩萨复行大慈大悲的誓愿,手持宝幢,大放光明,度化众生通达一切法门,使众生随行相应,自由自在得到无上成就。

菩萨的无量佛法,广被大众,恰似法螺传声,使诸天善神均现欢喜影相,亦使众生於听闻佛法之后,能罪障灭除,各得成就。不管是猪面、狮面,不管是善面、恶面,凡能受此指引,都能得诸成就。

即使住世之黑色尘魔,菩萨亦以显化之大勇法相,持杖指引,度其皈依三宝。

南无大慈大悲圣观世音菩萨,愿诚心诵持此真言者,皆得涅槃。

美國慈悲寺是2024年在美國紐約市成立,是World Zen Art Center 的下屬非營利佛教寺院。首任住持由釋一雲法師率四眾弟子護持弘法。慈悲寺宗旨,遠離無明,住持正法,警世導俗,倒駕慈航。本寺供奉娑婆三聖和西方三聖。娑婆三聖,即釋迦摩尼佛是佛教教主,是凡人成佛的化身。左脅侍為觀世音菩薩,是救苦救難有求必應的化身。右脅侍為地藏王菩薩,是幽冥教主,也是孝子的化身,超拔冤親債主,消除宿世業障,求其冥福救贖;西方三聖,指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左脅侍為觀世音菩薩,能伏外道魔憍慢。右脅侍為大勢至菩薩,以念佛證果為淨土初祖,恆念阿彌陀佛,以智慧之光普照一切,使人得到無上力量、威勢自在,接引眾生往生淨土。

使用 WordPress.com 設計專業網站
立即開始使用